A版首页 B版国内经贸
C版综合副刊 D版江淮天地
首页 - 新视野

丁贤飞:运河明珠淮北临涣古镇
 

 

 


    华徽网消息   濉溪县临涣镇历史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是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文昌宫所在地。近年来,该镇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安徽旅游十大古村镇”等称号。在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熏陶下,千年古镇焕发新容颜,升腾新气象。

    在淮北市濉溪县,有这样一处遗址——柳孜运河遗址,它证明了通济渠的确切方向,是中国运河考古的重大成果。随着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淮北市也拥有了首张世界文化遗产名片——柳孜运河遗址。

    距柳孜遗址半个小时车程处,有一古镇临涣,属濉溪管辖。临涣古称铚,是一座拥有两三千年历史的古镇,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历史遗存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独树一帜。近年来,临涣镇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安徽旅游十大古村镇”等称号。

两处“国保”

从淮北市区赶到临涣,一堵堵夯土城墙便会呈现在人们面前。城墙之上,一棵棵参天大树高耸入云,昭示着城墙已几经岁月洗礼。

临涣,是春秋时期的宋国铚邑。战国晚期,各国争战,为了防范楚国,宋国在铚邑修筑土城。当时,此城较为高大宽广,四面均有城门,至元代以后,古城墙逐渐废置。

“临涣古城墙是我国延续时代较长且没有发生过大的变迁的古城垣,整体近于正方形,绕临涣集镇一周,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涣古镇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何维军告诉记者,古城墙的北段已经修缮完毕,其他段仍在修复中。

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旧址——临涣文昌宫是临涣另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涣文昌宫始建于唐代,初为昌帝庙,宋代更名为文昌宫,是当地官府和文人学士奉祀文昌帝君的场所。1924年中共宿西地区地下党支部和农民协会在这里成立。文昌宫一度成为宿西地区革命活动的中心。

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总前委。总前委的成立,使淮海战役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为夺取战役的胜利提供了组织保证。总前委成立后,中原野战军指挥部驻地濉溪县临涣镇文昌宫同时成为总前委机关驻地。

总前委在文昌宫的这段时间里指挥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正确制定了第二阶段的作战方案,并多次召开后勤保障会议,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昌宫前后三进庭院,其中南院在当时是总前委的参谋处、作战处、机要室、通讯处等,现在布置为6个淮海战役资料史展室;北院5个展室为原状陈列,分别为刘、陈、邓三位首长住室、会议室及警卫员住室。

几多“奇才”

“濉涣文章地,两岸多奇才。”临涣城古老的城门下,走出了秦相蹇叔等一批历史名人。

为秦国霸业奠定基础的蹇叔正是临涣人。《谏逐客书》里提及:“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关于蹇叔,人们最为熟知的莫过于“蹇叔哭师”了。公元前627年,雄心勃勃的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他向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认为秦国距离郑国路途遥远,兴师动众长途跋涉,不可能不泄露消息,届时郑国肯定会做好迎战准备。《左传》中记载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结果,秦军至滑(今河南偃师东南),知郑已有防备,返途到崤山被晋军所伏击,全军覆没。

戴逵,是东晋学者、雕塑家和画家。戴逵自幼聪慧,10余岁时,曾为建康(今南京)瓦棺寺作壁画,极受人们的称赞。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列举的戴逵作品,尚有《列女仁智图》《南朝贵戚图》留世。戴逵更以擅长雕刻及铸造佛像而闻名于世,佛教雕塑史上中国化过程中的宗师。同时,戴逵在雕造技术上也有创新发明。中国最早关于制作“夹纻漆像”的记载,就是他的创造。

戴逵出身于士族世家,以毕生的精力从事艺术创造,不趋荣华,远避权贵。太宰武陵王司马唏,闻其善琴,遣人召之。戴逵在使者面前摔其琴,气愤地说:“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戴逵的长子戴勃、次子戴顒也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画家、隐士。尤其是戴顒渊源家学,故有“二戴像制,历史独奇”的称誉。

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铚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理论家,在魏国曾做过中散大夫,故世人称“嵇中散”。嵇康工书画,绘有《狮子击象图》《巢由洗耳图》等;善弹琴,所奏《广陵散》,声调无与伦比。其著作《声无哀乐论》提出了“心之与声,明为二物”的著名论断。 魏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独揽曹魏中央大权。司马昭请嵇康出来做官。嵇康不从,同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威隐居山阳(今河南修武县境内)竹林,被称“竹林七贤”。

一杯热茶

隋唐大运河自柳孜悠悠而过。南来北往的旅客顺着运河水途经此地,不仅繁华了这座城市的商贸,而且留下了江南饮茶之风。

早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临涣就有喝茶之地,但是以茶摊的形式出现的。到了唐代,临涣地区水路运输便利,对外交流频繁,商业交往发达,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茶馆。临涣人的饮茶习惯也自此沿袭下来。

漫步在临涣街上,南阁茶楼、怡心茶馆、沈家大院……一家家茶馆不时呈现在记者面前。目前的临涣,拥有大小不同的茶馆20多家。

与其他茶馆不同的是,临涣茶馆里的茶,是用来自各地茶叶的茶梗泡制而成,并非茶叶,因此称之为“棒棒茶”。茶梗泡茶,应该为茶之下品,可在临涣古镇,却泡出了独有的味道。当地人解释说,“茶好不如水好”,这主要与泡茶用的水有关。

清代张大复撰写的随笔《梅花草堂笔录》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古老的涣水给了临涣棒棒茶以独特的口感。临涣城附近有回龙泉、金珠泉、饮马泉、龙须泉四大古泉,泉中之水最宜沏茶。即便是茶梗,只要经临涣泉水的沏泡,也会雾气结顶、色艳味香、入口绵甜、回味无穷。如今,临涣茶馆所使用的泉水,为古城脚下的龙须泉水。

当地怡心茶馆的负责人郑同川告诉记者,每天一大早,茶馆就会安排员工去附近的龙须泉拉水。

临涣的老茶馆,临街而建,没有奢华的装修,只有浓浓的烟火气。人们的喝茶方式也再平常不过。爱茶的老客人会一大早赶到茶馆,放下1元钱,提起一壶茶,在茶馆的门口找一张椅子坐下,细品各种滋味。看着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任凭时光在弥漫的氤氲中掠过。饿了的时候,他们会在街角的烧饼摊点前买一个香气扑鼻的芝麻烧饼,大快朵颐一番。

临涣镇党委、政府巧借东风,利用临涣人爱饮茶的传统,在古镇多家茶馆内成立了茶馆调解委员会,聘请当地“五老”人员作为特约调解员,参与案件调解,成功化解了许多纠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南有桐城‘六尺巷’, 北有临涣‘一杯茶’。‘六尺巷’礼让共和谐,‘一杯茶’一笑泯恩仇。”长期在临涣茶馆内担任调解志愿者的王士宏老人说。

“舌尖非遗”

如今,临涣的茶饮习俗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之并驾齐驱的,还有淮北大鼓、酱培包瓜等。

淮北大鼓主要由大鼓、鼓架和手板组成。其作品主要是古代小说戏曲中的精彩片段。在临涣茶馆,喝茶、听大鼓书,是茶馆里再寻常不过的消遣。去年,淮北大鼓《临涣茶馆》亮相央视舞台,在CCTV-11《一鸣惊人》栏目中播出。

在怡心茶楼内,记者遇到了正在唱大鼓的李宝聚。这位70岁的民间艺人,从13岁便开始跟随自己的父亲学习唱大鼓。

“除了一些传统的大鼓词之外,我自己有空也会琢磨写一些。”老人告诉记者,镇积极评选民间文化艺术人才,“代表性传承人可获得政府专项补贴。”

临涣培乳肉、酱包瓜、马蹄油酥烧饼、羊肉汤……这些烙在临涣人记忆里的“舌尖上的味道”,不少都已名列各级非遗。

酱培包瓜又称“女儿瓜”,现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临涣培乳肉采用豆腐乳腌制,以其香浓、味纯、滋补等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是皖北美食一绝;临涣马蹄油酥烧饼采用传统的发酵方式和独特的制作工艺,佐以精致酥油和馅料,表层洒满芝麻,桶炉烤制而成,集香、脆、酥于一体。同时,临涣香油月饼、麻片、羊角蜜、酥糖等裹藏着北方气息的传统糕点,也远销省内外。

临涣营家烧饼是“安徽老字号”。临涣马蹄烧饼制作技艺是淮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家的烧饼已经卖到了省城合肥。”临涣营家烧饼第六代传承人营光明自豪地说。

记者从临涣镇获悉,近年来,该镇全面做好古镇文化保护传承,依托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文化传承及遗址遗迹保护为基调,对古城墙进行本体保护、展示利用、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等,建设临涣古城墙遗址公园;修复提升文昌宫、城隍庙、山西会馆及历史人物故居等地上文物,对景区核心区主体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通过修旧如旧逐步恢复古镇历史风貌;成立临涣历史文化研究会,吸纳各方研究力量,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开发具有临涣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具有临涣特点的标语标识,不断提升临涣古镇的关注度。

2023-7-26 16:16:47
【相关新闻】:::...........
·丁贤飞:淮北产业转型升级“五群十链”
安徽消费网
中国太平猴魁茶网
沪皖网

安徽消费网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宗旨为己任,立足安徽,为安徽消费者服务、为安徽市场优质品牌服务,打假保优,共建诚信。
网址:http://www.ah315.com

为您提供太平猴魁原产地系列茶、礼品茶、家庭茶。独家开发“太平猴魁野山茶”。
网址:http://www.houkui.com
本网是安徽沪皖网络信息协会主办的官方网站。为您提供上海、安徽两地的经济协助、合作项目、产品销售、公司推广;为您提供产品供销信息,是您沪皖两地合作的官方桥梁。
网址:http://www.huwan.com
电话:0551-62608422
华徽网地址:中国.安徽.合肥 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72999268-1 皖ICP备16016461号-3
电子信箱:hhw0551@163.com Tel:18656078477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18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800*600 IE5.0 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