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徽网消息 ( 李光明) 春季是长江刀鲚溯江洄游的季节,也是刀鲚非法捕捞易发、高发时期。3月28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副市长夏迎锋登上渔政执法船,与执法人员一道巡江,开展马鞍山2023年度打击长江刀鲚非法捕捞暨“春季护渔”专项整治行动。两个多小时的巡江检查,一切风平浪静。
马鞍山市率先在全国完成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全面禁捕,“禁得最早、做得最好”得益于该市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自长江禁捕以来,马鞍山市以农业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实施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实现执法向集中、实战、规范转变,形成“人防+技防”相结合、“水上+陆上”相呼应、“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相协调、“水上打、陆上管、市场查”相互联动的执法监管网络,长江马鞍山段渔业资源迅速恢复,再现鱼跃豚欢的景象。马鞍山市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获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握指成拳“管得住”
3月的长江马鞍山段,一袭烟雨尽显江南韵味。在采石港航渔政趸船执法基地,马鞍山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渔政支队)执法人员实行“7×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通过视频全天候监控江面,分乘执法艇不间断巡查重点水域和船只。
“这就是长江刀鲚,还不少呢。”马鞍山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渔政支队)支队长李淼循着渔政趸船甲板指着在船周边游动的鱼说,禁捕前看到这样鱼翔浅底的情景是不可想象的,“长江禁捕需要严格执法,同样也成就了禁捕执法改革”。
从2019年起,马鞍山市实施农业综合执法改革,整合分散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执法力量,强力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构建握指成拳的执法格局。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成立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挂渔政执法机构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推行“执法一盘棋、分工不分家”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着眼长江十年禁渔,马鞍山市积极探索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执法力量、执法能力、执法质效、执法保障得到保证,有效实现渔政和农业其他领域执法同频双赢。
李淼说,针对原有执法人员少、装备弱、能力不强等问题,全市调剂149名编制纳入渔政执法队伍,目前已通过遴选、选调等方式到位109人;建设渔政执法基地3个,购置配备一批执法船(艇)和执法车辆,执法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目前,马鞍山建成市、县两级渔政信息化指挥中心4个,并与省指挥中心联网,实现“一网一图一平台”动态监控。装备渔政趸船两艘、执法船艇19艘、执法车13辆,配备小目标雷达7台、光电设备65套、无人机6架、夜视仪4台,还有两艘渔政趸船在建,确保非法捕捞行为“管得住”。
立体联动“管得好”
“真没想到,这么偏僻的地方也发现得了。”宋某扣面对突然而至的马鞍山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的执法人员一时不知所措。2021年8月6日,宋某扣和宋某明驾船来到江心洲下何家洲东侧僻静水域,使用路亚竿进行非法捕捞,被执法人员视频巡查发现。
执法人员迅速驾驶快艇赶到案发水域,二人对非法捕捞供认不讳。执法部门没收了二人非法捕捞工具和渔获物,并作出生态补偿处罚。
“我们实行‘7×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四班运转,第一时间反应、第一现场处置,实现禁捕不留盲区死角。”马鞍山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渔政支队)副支队长夏德军说,通过与水上公安、禁渔区派出所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形成20分钟内快速反应、1小时内联合出警模式。
长江马鞍山段岸线超过400公里,仅靠人防是防不住的。马鞍山市重点通过构建“人防+技防”“专业队伍+社会共治”“水上巡查+岸上整治”“联合执法+交流共建”等相结合的禁渔机制,实现立体式、全方位执法监管。
在长江岸边的渔政趸船执法基地,马鞍山市农业综合执法人员通过渔政执法智能化平台,可以将整段水域尽收眼底,构建了长江禁渔立体化防护网,纵向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贯通禁捕体系,横向形成多部门协同作战机制,做到层层压实责任、层层有人负责,织密织牢“水上打、陆上管、市场查”执法监管网络,实现非法捕捞、非法运输、非法销售全链条打击,消除了监管盲区,不但“管得住”,还能“管得好”。
“我们还加强省际、市际、县际区域联动执法,通过与南京共建苏皖交界水域守护党建联盟,与芜湖、滁州开展交界水域联合执法行动,在上下游交界水域常态化开展跨界交叉巡、镇村融合巡、视频网上巡,形成了区域间执法强大合力。”李淼说,通过制定禁渔领域“两法衔接”证据标准、程序规则和案件移送机制,建立长江生态法庭和驻长江检察室,实现渔政执法与法院审判、检察监督有效衔接,补齐禁捕执法全链条,推动形成长江禁捕监管“一体化”大格局。
法治日报】马鞍山长江禁捕执法让“鱼翔浅底”
华徽网消息 ( 李光明) 春季是长江刀鲚溯江洄游的季节,也是刀鲚非法捕捞易发、高发时期。3月28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副市长夏迎锋登上渔政执法船,与执法人员一道巡江,开展马鞍山2023年度打击长江刀鲚非法捕捞暨“春季护渔”专项整治行动。两个多小时的巡江检查,一切风平浪静。
马鞍山市率先在全国完成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全面禁捕,“禁得最早、做得最好”得益于该市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自长江禁捕以来,马鞍山市以农业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实施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实现执法向集中、实战、规范转变,形成“人防+技防”相结合、“水上+陆上”相呼应、“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相协调、“水上打、陆上管、市场查”相互联动的执法监管网络,长江马鞍山段渔业资源迅速恢复,再现鱼跃豚欢的景象。马鞍山市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获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握指成拳“管得住”
3月的长江马鞍山段,一袭烟雨尽显江南韵味。在采石港航渔政趸船执法基地,马鞍山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渔政支队)执法人员实行“7×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通过视频全天候监控江面,分乘执法艇不间断巡查重点水域和船只。
“这就是长江刀鲚,还不少呢。”马鞍山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渔政支队)支队长李淼循着渔政趸船甲板指着在船周边游动的鱼说,禁捕前看到这样鱼翔浅底的情景是不可想象的,“长江禁捕需要严格执法,同样也成就了禁捕执法改革”。
从2019年起,马鞍山市实施农业综合执法改革,整合分散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执法力量,强力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构建握指成拳的执法格局。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成立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挂渔政执法机构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推行“执法一盘棋、分工不分家”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着眼长江十年禁渔,马鞍山市积极探索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执法力量、执法能力、执法质效、执法保障得到保证,有效实现渔政和农业其他领域执法同频双赢。
李淼说,针对原有执法人员少、装备弱、能力不强等问题,全市调剂149名编制纳入渔政执法队伍,目前已通过遴选、选调等方式到位109人;建设渔政执法基地3个,购置配备一批执法船(艇)和执法车辆,执法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目前,马鞍山建成市、县两级渔政信息化指挥中心4个,并与省指挥中心联网,实现“一网一图一平台”动态监控。装备渔政趸船两艘、执法船艇19艘、执法车13辆,配备小目标雷达7台、光电设备65套、无人机6架、夜视仪4台,还有两艘渔政趸船在建,确保非法捕捞行为“管得住”。
立体联动“管得好”
“真没想到,这么偏僻的地方也发现得了。”宋某扣面对突然而至的马鞍山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的执法人员一时不知所措。2021年8月6日,宋某扣和宋某明驾船来到江心洲下何家洲东侧僻静水域,使用路亚竿进行非法捕捞,被执法人员视频巡查发现。
执法人员迅速驾驶快艇赶到案发水域,二人对非法捕捞供认不讳。执法部门没收了二人非法捕捞工具和渔获物,并作出生态补偿处罚。
“我们实行‘7×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四班运转,第一时间反应、第一现场处置,实现禁捕不留盲区死角。”马鞍山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渔政支队)副支队长夏德军说,通过与水上公安、禁渔区派出所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形成20分钟内快速反应、1小时内联合出警模式。
长江马鞍山段岸线超过400公里,仅靠人防是防不住的。马鞍山市重点通过构建“人防+技防”“专业队伍+社会共治”“水上巡查+岸上整治”“联合执法+交流共建”等相结合的禁渔机制,实现立体式、全方位执法监管。
在长江岸边的渔政趸船执法基地,马鞍山市农业综合执法人员通过渔政执法智能化平台,可以将整段水域尽收眼底,构建了长江禁渔立体化防护网,纵向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贯通禁捕体系,横向形成多部门协同作战机制,做到层层压实责任、层层有人负责,织密织牢“水上打、陆上管、市场查”执法监管网络,实现非法捕捞、非法运输、非法销售全链条打击,消除了监管盲区,不但“管得住”,还能“管得好”。
“我们还加强省际、市际、县际区域联动执法,通过与南京共建苏皖交界水域守护党建联盟,与芜湖、滁州开展交界水域联合执法行动,在上下游交界水域常态化开展跨界交叉巡、镇村融合巡、视频网上巡,形成了区域间执法强大合力。”李淼说,通过制定禁渔领域“两法衔接”证据标准、程序规则和案件移送机制,建立长江生态法庭和驻长江检察室,实现渔政执法与法院审判、检察监督有效衔接,补齐禁捕执法全链条,推动形成长江禁捕监管“一体化”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