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中部地区发展再次谋篇布局,是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推动包括安徽在内的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何确保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在安徽落地见效?记者采访了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锦斌。
人民日报记者 朱思雄 记者:“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在中部地区走在前列,请问主要举措是什么?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 李锦斌:“十三五”期间,安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全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采取的主要举措包括:一是坚持打造高能级“大国重器”,让“大国重器”成为维护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定海神针”,在更多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二是加快攻关“独门绝技”,实现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三是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四是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让更多英才汇聚江淮;五是深耕机制创新“试验田”,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建设科技强省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记者:安徽省将锁定哪些目标来贯彻落实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李锦斌:“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内陆腹地广阔、生态资源良好等比较优势,锁定“保持中部领先、位居全国前列”目标,努力实现“五个更大”:一是经济实力更大跃升,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更大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并争先进位,一批前瞻性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三是改革开放更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四是生态文明建设更大进步,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五是民生福祉更大增进,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超过4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记者:安徽省将采取哪些举措贯彻落实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李锦斌:我们要展现更多“安徽作为”,力争更多“安徽成就”,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安徽落地见效:一是聚焦“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二是聚焦“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加快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三是聚焦“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积极促进省辖市与中部地区城市(区)结对共建、对口合作,加快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高质量建设安徽自贸试验区,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四是聚焦“着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打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奋力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五是聚焦“着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推动合肥都市圈和合芜蚌、皖北、大别山区、皖江、皖南等“一圈五区”协调发展,加快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安徽样板。六是聚焦“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大力实施33项民生工程等。
记者:安徽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一员,同时又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如何在贯彻落实意见中发挥优势?
李锦斌:安徽省既是长三角的发展腹地,又是中部地区与长三角联动发展的桥头堡,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多重战略叠加覆盖的交汇点,为我们发挥“左右逢源”的优势,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集聚配置资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我们将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聚力创新协力,统筹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创新资源,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强化要素流通,打造连接长三角与中部的市场、资本、产业、人才、技术、信息同项目对接的平台,建设一批省际毗邻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三是加快交通互联,提升安徽省联通中部地区、长三角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共同打造一批联通长三角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战略通道、联通省会和都市圈的快速通道以及联通毗邻地区的顺畅通道。四是坚持开放对标,争取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全面深化与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合作。五是实现绿色共建,共同推进长江大保护,建立长江、淮河等干流跨省联防联控机制,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