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环境报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六股尖,流经千岛湖、富春江直至钱塘江,是长三角的重要生态屏障。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和亲自指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下,2012—2014年、2015—2017年、2018—2020年,皖浙两省接续开展了三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取得丰硕成果,新安江流域成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先行探索地,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地。
安徽省委书记 李锦斌
01、把稳方向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补偿重要指示批示
2011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千岛湖水资源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浙江、安徽两省要着眼大局,从源头控制污染,走互利共赢之路”,拉开了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的大幕。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对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作出系统安排。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高屋建瓴、思想深邃,视野宏阔、把舵领航,为开展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武器。我们深入学习领会,把握精髓要义,努力转化为试点工作的目标思路和有效举措,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深刻领会“加强千岛湖水资源保护意义重大”的丰富内涵,坚决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深刻揭示了千岛湖优质水资源极具稀缺性和战略价值。保护新安江水资源,就是保护流域地区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保护上下游人民群众的福祉。推进试点工作,就要从流域地区永续发展的大局出发,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算人民群众的福利账,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深刻领会“要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的丰富内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流域地区的发展空间和后劲就会越来越小。推进试点工作,就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自然价值、自然资本转化为经济价值、物质资本,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深刻领会“要从源头控制污染”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发展规律。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涉及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治理之道。推进试点工作,就要立足江河源头、瞄准污染源头,开展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做到水上污源全收集、岸上污源全治理、产业污源全监管,努力守护好新安江一江清水。
深刻领会“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的丰富内涵,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区域经济布局。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生态补偿改革能够持续推进的重点所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不是单一的水环境补偿,其核心是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试点工作,就要坚持“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原则,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不断拓宽资金、产业、人才等综合补偿路径,促进上下游各得其所、彼此受益,实现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02、紧扣一体化,着力构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有效机制
试点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生态补偿为抓手,以环境保护为根本,以绿色发展为路径,以互利共赢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探索形成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新安江模式”。
着眼流域一体化,初步建立较为系统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实现了流域水质稳定向好。根据流域水文特征和水质国考要求,建立由高锰酸盐、氨氮、总磷、总氮四项污染物指标和水质稳定系数、指标权重系数为主要内容的P值补偿标准体系。P值符合标准时,浙江对安徽进行补偿,反之安徽对浙江进行补偿。试点以来,新安江水质连年达到补偿条件,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一直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
着眼保护一体化,初步建立多维立体的生态保护体系,实现了生态功能整体提升。把生态保护修复摆在首要位置,突出河湖涵养、森林涵养、湿地涵养,全面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完成新安江上游16条主要河道治理,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月潭湖水库,深入推进湿地公园、滨江区域等重要节点建设,不断增强流域水体自净能力。黄山市森林覆盖率由77.4%提高到82.9%,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常年保持在95%以上、2019年在长三角城市中位列第一。黄山市因“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今年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表彰。
着眼治理一体化,初步建立到底到边的环境治理体系,实现了环境问题全面整治。集中力量攻坚农业面源污染、城乡生活污染、水上船上污染、园区产业污染,黄山市创新农药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等“七统一”模式,累计关闭搬迁124家禁养区规模畜禽养殖场、292家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拆除沿江网箱5993只、涉及3000多户渔民,持续推进船舶污水收集装置改造和港区收集点建设、基本实现客货船污水零排放,关停污染企业220多家、拒绝污染项目190多个、优化升级项目510多个,坚决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新安江。
着眼发展一体化,初步建立特色鲜明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了生态价值多元转化。充分挖掘黄山市生态、文化等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精致农业和新兴产业,陆上“皖浙1号风景道”被誉为中国东部自驾游天堂,新安江百里大画廊成为国内外游客眼中顶级旅游胜地,全市七成以上村庄、10多万农民参与旅游服务,人均增收超万元。培育壮大茶叶、徽菊、油茶、泉水鱼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黄山泉水鱼成为我国首个纯渔业农业重要文化遗产,市场价格比普通鱼高出3倍,草鱼变“金鱼”带动近4000名群众脱贫。设立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绿色发展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重点投向绿色产业等领域。近几年,黄山市数字创意、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快速崛起,以产业“含绿量”提升了发展“含金量”。着眼制度一体化,初步建立严格严密的生态法治体系,实现了保护治理长治长效。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写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规划纲要》,安徽省和黄山市两级共出台70多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责任清晰、奖罚并重、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在徽州区一起公益诉讼中,被告人非法捕捞河鱼122条,法院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还判决被告人向指定水域投放5万尾鱼苗,起到很好的震慑和教育效果。
着眼保障一体化,初步建立运转高效的组织保障体系,实现了流域整体协同联动。安徽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试点工作,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加挂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领导小组牌子,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组长,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201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专题调研、专门研究,只要是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会议,必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提出要求;只要到黄山市调研,必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情况。黄山市与杭州市建立常态化工作协同机制,加强联合监测、联合打捞、联合执法。创新推出“生态美超市”“生态红包”“最美新安江守护者”等举措,极大激发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热情,生态文明理念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黄山大地落地生根。
通过9年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推进生态补偿改革,必须坚持理论指引,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根本指针,这是改革试点的创新之源,是三轮试点持续推进的行动纲领,也是深化新一轮改革的不竭动力;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把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作为首要任务,牢牢守住生态安全红线底线;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关键举措,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必须坚持互利共赢,把区域协调联动发展作为持久动力,让保护生态者不吃亏、得实惠、有盼头;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把健全政策制度体系作为重要保障,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从“常治”到“长治”;必须坚持全民参与,把广泛发动群众作为力量源泉,形成人人爱护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03、立足新起点,深入推进新一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推广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经验”。这是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的充分肯定,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谋划推进新一轮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安徽坚决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认真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规划纲要》和今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精神,统筹推进机制、统筹考核标准、统筹保护修复、统筹补偿路径、统筹政策支持,推动新一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完善升级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
奋力打造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新样板。探索实施统一的试验区环境保护、环境整治、产业准入等标准,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协同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监管,严格执行禁(休)渔制度,共筑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
奋力打造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模式。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发展合作机制,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打造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产业链分工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服务衔接统一,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奋力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典范。加快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建立生态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在新安江流域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的最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