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徽网消息 经过各方艰苦谈判,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在当地时间12月12日晚通过了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巴黎协定》。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覆盖近200个国家的全球减排协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联合国大会主席吕克托夫特说,这一协议的意义不逊于一次人类复兴。美国总统奥巴马认为,协议“代表着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好机遇’,它为人类有效抗击气候变化确立了机制和架构”。中国代表解振华则称赞该协议是“一个里程碑”。
此次达成的最终协议共31页,前20页是《决议》,这部分相对比较灵活,包括了协议的许多技术细节,以及不需要各国国会通过的部分;后11页是正式的巴黎协定,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
一、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为了实现这些温度目标,各国应着眼于尽快达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全球峰值”,并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要小于地球一年吸纳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将不再增加。
二、2020年后,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三、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
如同历次气候大会一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展开的激烈博弈贯穿了巴黎气候大会,围绕减排力度和审查协议的执行情况等方面,西方国家更是将批评矛头指向中印等主要发展中国家,施加了很大压力。进入部长级会议后,西方国家要求各国从2020年开始每五年更新一次其限制排放的承诺,遭到了中国等国家的反对。中国代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表示,支持每五年一次对各国的承诺进行总体盘点,但希望是在自愿而不是强迫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作出任何更新。
在大会议程接近尾声时,会上突然浮现了一个由欧盟、美国和79个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国家组成的所谓“雄心壮志联盟”组织,但不包括中国、印度在内。该联盟主张推动以包括“全球升温控制在1.5度以下;减排的清晰路径;每五年进行各国减排结果的评审”在内的一系列看起来更有雄心和力度的目标。一位国际NGO的成员说,“控温2度已经艰难,1.5度很可能沦为空头支票。”这一变化把中国和印度置于大多数国家的对立面。不过从最终的协议内容来看,雄心联盟的诉求有所放松,中国、印度等国的主要诉求在最终协议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体现。全球温度控制目标被最终定在了2度,各国减排也是“自主贡献”。但每隔5年要报告一次进展,进行一次全球盘点,这毕竟是中国过去没有做到的,相信今后会对中国形成一定的约束。
正如多国与会代表在达成协议后说的那样,“这个协议并不完美,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但这并不妨碍人类社会向前走出历史性一步”。巴黎气候协定表达了人类进步需要实现低碳转型,意味着化石能源的历史最早可能在本世纪中终结。可以预见,此协议将给今后人类的能源利用结构带来重大影响,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并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同时,它也需要各国如何建立与之配套的行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