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徽网】淮南矿业芜湖港资本狙击5年内幕
华徽网消息 据华夏时报消息 目前基本谋划完成去“飞尚系”,淮矿集团达到了完全掌控芜湖港经营的目的。8月1日,芜湖港公布了非公开发行情况报告书,公司以3.12元/股价格向大股东淮矿集团发行约4.5亿股,发行完成后,淮矿集团股权比例将达到50.65%,首次超过半数。同时,淮矿集团还决定继续增持芜湖港股份。芜湖港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安徽皖江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皖江物流”。
此前淮矿集团只是在名义上成为芜湖港的“大老板”,但事实上,原大股东“飞尚系”仍然暗中控制芜湖港。更让淮矿郁闷的是,在重组后不久,煤炭和钢铁贸易就双双迎来了一波最严重的衰退。
控制权血拼
7月26日,芜湖港一口气发布14条公告事项,其中包括以4.4亿元从大股东淮南矿业集团(下称“淮矿集团”)手中收购淮矿电力燃料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电燃公司”);全资设立安徽皖江物流大宗商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这事实上不但意味着芜湖港将撕掉“港口”标签,变身大物流公司;还象征着淮矿集团完成争夺芜湖港主导权的“最后一战”。
回到5年前,在2008年11月,芜湖港和淮南矿业达成重组协议,确定芜湖港采用定向增发方式向淮南矿业增发不超过1.68亿股,此时芜湖港股价不过2.70元左右,如果不出意外,淮南矿业仅需花4.5亿元资产便能入主芜湖港。
资料显示,芜湖港当时大股东为芜湖港口有限责任公司,而后者是由富豪李非列旗下的芜湖飞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控制,同时李非列还通过芜湖飞尚控制芜湖另一家上市公司鑫科材料(600255.SH)。
但是意外还是来临了。在芜湖港退出非公开发行预案前半年,即从2008年底开始,芜湖港股价一路狂飙,到2010年10月26日一度达25.79元/股,增发价格也随之飙升到了11.11元/股。到2009年底,淮矿集团最终拿出了18.66亿元的资产换来了芜湖港32.02%的股权。
但让淮矿集团如鲠在喉的是,虽然增发完成后,飞尚系在芜湖港的股权从44%左右稀释到了30.08%,但其通过神华期货、神华投资和多名一致行动的自然人却暗中在二级市场增持,到2011年中报总持股比例达到36.54%。
这就等于让淮矿集团下了血本却连大股东的位子都没有捞到,而这场收购过程至今仍是迷雾重重。有人认为淮矿集团不慎上了飞尚系的当,有人则质疑其中涉嫌利益输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淮矿集团只能将这场控制权之战进行到底。
2011年9月,芜湖港公告拟非公开发行1.71亿股,发行价为8.78元,拟募集不超过15亿元,淮矿集团承诺以现金全额认购,这些钱也基本都用来补充流动资金。此次发行后,淮南矿业持股比例将增至41.56%,但仍不足以实现控股。
两年之后,2013年12月19日,芜湖港再次推出淮矿集团入主后的第三次公开发行,拟以3.12元/股发行4.5亿股,拟募集资金14亿元,淮矿集团仍然是以现金全额认购。直到今年8月1日,这次发行才告完成,此次增发后,淮矿集团的持股比例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65%。
经过三次增发,飞尚系控制的第二大股东芜湖港口公司持股比例则下降为21.84%,这意味着淮矿集团终于成为芜湖港控股股东,而淮矿为此一共付出了18.66亿元的资产和超过30亿元的现金。
港口业务艰难维稳
7月3日,芜湖港公告称,拟由上港集团出资1.6亿增资全资子公司芜湖港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港务公司”),增资完成后,芜湖港占港务公司65%股权,上港集团占35%。
资料显示,港务公司成立于今年4月18日,主要从事集装箱装卸业务、散杂货装卸业务、港口服务和物流业务。
“控制权在芜湖港,但具体经营实际上交给上港集团,这也是芜湖港口业务的突围之举。”一位券商的交运行业研究员表示,在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同时,芜湖港原有主营业务的经营压力与日俱增。
与货物吞吐量的增长相对的是,芜湖港的港口业务毛利润却连续下滑。
Wind数据显示,芜湖港港口业务毛利率从2005年的59.53%之后连续8年下滑,到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2.09%和-10.25%,连续两年出现亏损。
“苏皖沿江已经形成南京、芜湖、合肥三港的三足鼎立,竞争必定是白热化,价格战早已经出现了,芜湖港与上港集团合作则可以突破这一地带,成为上海港的喂给港。”芜湖海事部门一位人士表示。
而上述研究员认为,这次合作中芜湖港给上港集团承诺了8%的最低收益,而不是风险共担,说明这笔生意的前景并不明朗。但是通过与上港集团合作,有助于加快港务公司集装箱物流信息平台、集装箱物流服务系统建设,抢夺集装箱中转和物流业务。
煤钢“双杀”考验
虽然名为“芜湖港”,但是在淮矿入主后,芜湖港的港口色彩已经逐渐褪去。
Wind数据显示,芜湖港和南京港是目前A股仅有两家内河港口上市公司,2013年芜湖港营业总收入为341.45亿元,占据17家港口类上市公司首位。但事实上,芜湖港的港口业务占比已经极小,到2014年末预计连1%都不到,而占比最大的是物流贸易和铁路运输,分别占比96.86%和2.44%。
2012年,芜湖港旗下物流公司收购斯迪尔电子交易平台,后者主营钢材电子交易,标志着芜湖港从线下物流向电子商务拓展,从而确立了“平台+基地”的运作模式。
从数据分析得知,芜湖港的物流贸易和铁运客户主要是钢材、有色金属和煤炭,然而2009年以来,煤钢两大行业出现“双杀”局面,煤企和钢企度日如年,芜湖港的宏伟蓝图也面临半途夭折的危险。
7月23日,芜湖港对外披露,淮矿现代物流公司(下称“淮矿物流”)为西林钢铁提供代理采购业务而被后者占用2.1亿元资金,目前该笔款项已出现坏账风险,这也是芜湖港涉足电子商务出现的最大风险事件。
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海进江煤炭的冲击及电煤需求量减少的影响,内地煤炭销售量不畅,使得公司配煤和中转业务也遭遇重创,2013年铁路运量和港口到煤量均下降一到两成,煤炭货物类收入在港口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也大幅下降,直接导致当年净利润剧降31%,毛利率降至上市以来最低。
急剧的市场环境变化促使芜湖港再次急转舵,除了与上港集团合作外,7月3日,淮矿物流出资8000万元在上海自贸区设立淮矿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公司,公司称,这将推进“平台+基地”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型的国际化进程,引进境外低成本资金,降低资金成本。
随后,芜湖港又全资设立安徽皖江物流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公司,而未来芜湖港会将淮矿物流下的斯迪尔平台、仓储、联运、信息技术四家子公司全部转移至皖江电商,使“基地+平台”业务更加独立和清晰。
但是无论是物流和电子商务,都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淮矿入主前一年,芜湖港的资产负债率还只有375%,2010年就大幅飙升至74%,2013年达到80%。
公司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解释,这主要是从事大宗生产资料贸易的淮矿物流的资产负债率所致,而收购斯迪尔打造电商平台也是为了降低资金压力,争取利用3年时间,形成规模和影响,实现业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