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51)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
========新四军定军皖南==6、彭雪枫忍痛卖马筹军费】
【彭雪枫:========为了解决部队经费,忍痛卖13匹战马-----卖:小贩】
【小贩:得知买的战马是抗日队伍新四军,将马买下又送归-----还:彭雪枫】
、
新安晚报讯 在轰轰烈的抗日战争中,安徽庐江县汤池镇一直流传着新四军抗日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彭雪枫和马贩子的买卖。近日,在重走新四军抗战路探访过程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讲解员凌勰月告诉采访记者: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彭雪枫曾为了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忍痛将部队的13匹战马拿到集市卖掉。后来有一个小贩得知卖马的是一支抗日队伍,将马买下又送回了部队,并给彭雪枫写了一封信,信尊敬称:“彭司令,我现在把马卖给您,您要支付的是日本本鬼子的人头,越多越好”。信件下方署名为:豫东一良知小贩。
【编者提请参阅】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第72期)】72.彭雪枫: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9-7 08:34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1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 =======每日一景(152)】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九.三大阅兵”专辑
== =新四军定军皖南 ==7、合肥籍--抗日英烈蔡炳炎】
【淞沪会战:====率部5000人星夜驰援上海罗店战场】
【淞沪会战:====与日军激战、壮烈殉国,年仅35岁】
新华社合肥2025.8月15日电 题:蔡炳炎:尺素寄家国 淞沪浩气存
  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一尊青铜雕像静静伫立。抗日英烈蔡炳炎(1902年―1937年8月25日),将军的目光穿过80多年风云,凝视着他用生命守护的祖国山河。红领巾讲解员清朗激昂的声音由远及近,一段段波澜壮阔的抗战传奇仍在讲述,一束束轻轻放下的白菊不断诉说新的追思。
  1902年,蔡炳炎出生于合肥东郊胡浅村。私塾窗棂间漏下的阳光,曾照亮少年蔡炳炎苦读的身影,他爱读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曾立下“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志向。17岁辍学时,他虽囿于乡里教书,但身处五四大潮之中,拯民救国的种子已经在他心中萌发。
  1924年,蔡炳炎在老同盟会会员、舅父邓子云指引下进入黄埔军校,“救国救民”也更加深刻地烙印在他心中。毕业后,蔡炳炎成为革命新生力量,跟随国民革命军东征北伐,13年间屡立战功。
1937年,新四军定军皖南后,“长三角”地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此时的蔡炳炎已成为民国革命军陆军第18军67师201旅少将旅长。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蔡炳炎写下“军人不怕死,就怕不能为国而死!”的请战书,率部5000人星夜驰援被后人称为“血肉磨坊率部5000人星夜驰援”的上海罗店战场。8月26日凌晨3时,蔡炳炎督部向日军主力盘踞的陆家宅发起冲击,振臂高呼:“本旅将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进者生,后退者死,其各凛遵!”在与日军激战中,他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年仅35岁。  
(新华社记者朱青)
尺素寄家国,淞沪浩气存。人民永远怀念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的先烈!(华徽网)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9-8 08:24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3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 每日一景(153)】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九.三大阅兵”专辑==
====新四军定军皖南== 8、六安籍--叶集区八位开国将军】
【八位将军:========从皖西乡村出发 来到皖南走上革命道路】
【八位开国将军:杨国夫、陶勇、张希才、陈宜贵、王奎先、
陈发洪、徐体山、桂绍忠】
长三角地区新四军档案史料展
新华社电讯:2025年8月27日,“长三角地区新四军档案史料展”在江苏南京开展,展览分为“铁的新四军”,说:在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这片红色热土上,曾走出杨国夫、陶勇、张希才、陈宜贵、王奎先、陈发洪、徐体山、桂绍忠八位开国将军。(新华社记者 李博)据纪念馆文化中心讲解员 --李雨晨介绍:他们从皖西乡村出发,历经战火洗礼,在革命征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叶集人民永远的骄傲。
【八将军雕像庄严肃穆】 
如今,在叶集区,八位开国将军的精神已成为激励当地发展的强大动力。走进红源广场,八位将军的雕像庄严肃穆,雕像底座上详细镌刻着每位将军的生平事迹,吸引着众多群众前来瞻仰,让人们在缅怀中汲取精神力量。(记者 苏艺 刘职伟)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9-9 14:02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 每日一景(154】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九.三大阅兵”专辑======
=新四军定军皖南====9、新四军《拂晓报》和“拂晓剧团”】
【《拂晓报》:1938年9月29日,新四军游击支队机关报《拂晓报》创刊】
【“拂晓剧团”:==============抗日名将彭雪枫创建的“拂晓剧团”】
1938年9月29日,《拂晓报》创刊
淮北大地曾流传民谣“彭师长有三宝,拂晓剧团、骑兵团,还有一张拂晓报”。在涡阳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我们看到了“《拂晓报》发刊词”。1938年9月29日,新四军游击支队机关报《拂晓报》创刊。彭雪枫为《拂晓报》报头命名、题字并撰写创刊词《拂晓报—我的良师》,创刊词指出:“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就来的意思。军人们在拂晓要出发,要进攻敌人了。志士们在拂晓要奋起闻鸡起舞了。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拂晓报》沿着支队东去的征途,横越平汉,东渡黄水,征战在“涡河岸上”和“淮水两旁”。拂晓报忠实地记录了豫皖苏边抗日游击健儿的英雄业绩。1938年5月1日,新四军政治部在皖南岩寺创办了《抗敌报》。(安徽日报记者 晋文婧)【今安徽省宿州市市委机关报《拂晓报》】
1938年5月新四军拂晓剧团成立
拂晓剧团最初成立于1938年5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在东征途中,于河南杞县招收了一批朝气蓬勃、能说会唱的青年学生。彭雪枫决定以他们为骨干重建拂晓剧团。1940年6月,拂晓剧团随战斗部队进驻蒙城后,在体育场演出了话剧《小三子》《渡黄河》、大合唱《新四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节目。演出现场掌声不断、群情振奋,演出结束后,许多青年纷纷要求参加新四军。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个光荣的剧团——拂晓剧团,改编为华中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踏上了战斗新征程。 (胡遵远)
【【本网编辑提要:请参考阅读【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第72期:[彭雪枫:新四军杰出指挥员】】
【今天日历:2025年9月9日,本网“九.三大阅兵”专辑。新四军定军皖南1 0遗闻--第九期】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9-10 10:00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3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55)】
【中国历史岁月。安徽========“九.三大阅兵”专辑===
=====新四军定军皖南---------报刊10遗闻==
== =10、安徽皖东军民营救46名盟军飞行员】
安徽省档案馆一份珍贵的历史记载
在安徽省档案馆,一份珍贵的抗战时期档案被精心保存。这是一张A4大小的宣纸,虽然历经七十余年岁月已经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有力:“三十四年春三月,美空军来我国助战飞机在南京失事,降落皖东,幸驾使(驶)及战斗员四人安全无恙......”在其左侧贴附着一张从活页本撕下的纸片,上面有五串英文手写签名——威姆·萨伏依中校、奥勃朗上尉、鲁茨中尉、斯太尔马克中尉、勃伦迪奇上士。这些斑驳的墨迹,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惊心动魄的跨国营救往事。1944年10月2日清晨,一架美军B-29轰炸机从重庆机场起飞,执行轰炸南京日伪政权的任务。9时许,飞机在南京上空被日军防空炮火击中,拖着浓烟坠向安徽省嘉山县(今明光市)境内。机组人员中五人成功跳伞,但危险接踵而至——30多名日伪军发现目标后,立即向降落点扑来。 千钧一发之际,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横山区大队百余名民兵在区长谢璞山指挥下果断出击。成功救出困在丛林中的四名美军飞行员。几乎在同一时间,中共嘉山县委交通员管德华,在官店东侧发现并营救了第五名飞行员。这些救援行动都是在枪林弹雨中完成的,两名游击队员在交火中负伤。次日,游击队找来五头毛驴让飞行员骑乘,一路护送到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自来桥镇。 10月6日,新四军二师政治部派人将飞行员接到天长县龙岗,安置在新四军抗大第八分校。于1945年3月将五名飞行员安全送达当时的安徽省会立煌县(今金寨县)。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黄斌)
【立煌县美军建营救飞行员指挥部】
安徽省省会立煌县的军民动员起来,为营救美军飞机赶修飞机跑道。1945年3月9日,跑道正式启用,这批从嘉山获救的飞行员,乘坐营救飞机安全返回后方基地。档案显示,在接下来的三个多月中,共有46名盟军飞行员通过这条空中通道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