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0)】
【中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合肥肥东“包公故里文化园”】
【包公故里文化园===互动体验情景式包公文化旅游园区】
【包公故里文化园===包公家庭生活复原区】 
【包公故里文化园===展示包拯35年的仕途生涯】
 
“包公故里文化园”是一处互动体验情景式包公文化旅游园区。内有孝肃阁、包公故居、包公书院、花园井、荷花塘等多处景点。文化园重点突出“廉政文化”,利用现有历史遗存集中展现“包公思想”和“包公文化”。
  1、包公故居:
  包公故居建筑面积约1328平方米,自南向北分布为前院、中院、后院,以浓郁的故居文化氛围营造和丰富的故居历史文化内容呈现为主,充分展示肥东是包公人生价值观的诞生地、包公清廉思想的发源地。包公故居前院设置农耕厅、炊灶厅,在中院设置治本厅、奉亲厅、达孝堂在后院设置家风厅、世亲厅、包公家庭生活复原区等主题展厅,全面呈现包公出生、成长、读书、应试、奉亲、家风以及家庭成员、世亲好友等内容。
  2、孝肃阁:
  孝肃阁建筑面积约1955平方米,由仪门、正堂、后堂组成,以“廉”为核心,展示包拯1037年至1062年的仕途生涯,以及通过对《秦议集》的解析,呈现一代名臣的宦学之梦、为官品格、为政哲学,是打造包公廉政思想发祥地,廉洁廉政文化情境体验、教育基地的核心产品。
  3、包公书院:
  包公书院主要包括山门门、中殿、后殿,建筑面积约2451平方米,是将北宋书院文化、科举文化与包公重教育人思想、包公文化后世影响结合呈现的综合展示场馆。包公书院内容以"千年影响”为核心,以”应试、宦学”为主要内容,通过位于中轴线的中殿和后殿,呈现包公的千年影响和现代呼唤。通过东西厢房展陈以包公为主人公的宋代科举、宦学和取士。同时,策划设计沉浸式情境体验五幕剧《你好包公》,选取包公生平重要事迹以及传说进行青景剧演绎,表达千百年来人民对包公的呼唤和热爱。
  4、花园井:
  花园井建于后周显德年间,延续至今仍在使用。花园井井筒上部为近人重修,下部仍为宋并风格。并圈为圆形麻石做成,井口内径50厘米,外径110厘米。并水清冽甘美宜粥宜茶,久旱不干,包公即喝此水长大。此井又名日廉泉”,相传纯良百姓饮用此并水会有甜味,而贪官污更吹用后却会口千舌苦,腹疼难忍。
  5、廉苑:
  廉苑总建筑面积约1002平方米,是以廉政文化展示和研学课堂为主的廉洁廉政教育延伸体验地。设置古代廉政文化展及党风廉政建设回顾展、研学坊等板块。
【“包公故里文化园”地址】
包公故里文化园位于包公出生地肥东县包公镇小包村,是包公文化园项目的三期工程,也是肥东县包公文化文旅发展的核心区域。主体园区规划用地面积5.10公顷,总建筑面积约7045平方米,主要包括包公故居、孝肃阁、包公书院、廉苑四大建筑群及游客服务中心。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7-28 08:55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3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1)】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凤阳县】
【凤阳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帝故乡】
【鼓楼:明朝一统天下:第一楼/第一鼓】
【龙兴寺:朱元璋年幼出家当和尚的寺庙】
朱元璋 - 明朝开国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0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朱元璋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府,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称吴王。他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在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此后数次遣将北征,打击北元残余势力。洪武四年(1371年),灭夏,平四川;洪武十年(1377年),平云南,逐渐统一全国。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明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炆。
【朱元璋=“明帝故乡“】
朱元璋的家乡是濠州钟离太平乡,即今安徽省凤阳县。朱元璋,原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凤阳的历史:凤阳古为淮夷之地,春秋时名为钟离子国,隋称濠州,历唐、宋、元三朝未变,明洪武七年朱元璋为家乡赐名“凤阳”,沿用至今。
【龙兴寺==出家时寺庙】
凤阳县有一个龙兴寺,是最早朱元璋出家时的寺庙,在北宋时建立,它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文物陈列馆,也有古钟用来见证皇家寺院的威严。
【明中都鼓楼】
在凤阳县中心有一个明中都鼓楼,现在也是凤阳县的地标建筑,并且它在历史上的声誉特别大,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鼓楼,经历百年之后鼓楼依然存在,并且被人们保护得特别好,现在又称为“朱元璋展览馆”,可供人们进行参观游览。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7-29 14:03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2)】
【“中国原始第一村”======安徽蒙城县许疃镇尉迟寺村】
【原始村落:研究皖北地区原始社会中、晚期村落进化----历史】
【尉迟寺===========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在此屯兵】
【“第一村”新发现========今天在村落中央发现中心广场】
【“中国原始第一村” ==亳州晚报】
“中国原始第一村”尉迟寺村位于蒙城县许疃镇的东南部,是由原毕集村和大赵村合并而成,省道305线穿过此村。位于毕集村东的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为原始社会中晚期遗存,距今4500年至5000年。主要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在“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名列第四,2001年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5年初,尉迟寺村被认定为安徽省第九批千年古镇、古村落。
【尉迟寺遗址】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许疃镇毕集村东150米,已有5000年历史的前人类文化遗址。尉迟寺遗址是原始社会新器晚期聚落遗存,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在此屯兵而建遗址地上曾建有一寺,相传是,故称"尉迟寺"。遗址中的红烧土排房是中国已经发现的最完整、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史前建筑遗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从1989年起,先后进行了13次发掘,在1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清理出房迹78间,墓葬300余座及大量的灰坑、祭祀坑等。尉迟寺遗址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2001年7月17日,尉迟寺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尉迟寺遗址被考古专家定位为一级部落。
【今天:“原始第一村”遗址》2001年考古专家对进行了第二阶段发掘,中国原始第一村出土了大量的儿童瓮棺葬、陶杯、陶器、红烧土排房等文物,并在村落中央发现一个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大型中心广场,圆形,用红烧土粒铺设而成,表面光滑,厚10厘米,从剖面可明显看出人工铺垫的迹象。这次清理出的15间红烧土房,面积从2平方米到20多平方米不等,总长度达75米,与先前出土的几间红烧土房相对接。整个村落呈现为由3排平行主体房屋组成的"丰"字型格局,表明这个村落在建设前有过统一规划,加上村落中央的大型广场和外围大型的环形濠沟,形成一个宏大的整体格局。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7-30 13:56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折叠[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3)】
【中国"东南第一洞"====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太极洞“】
【”太极洞“======"天下四绝"之一】
【民谚:"黄山归来不看山,太极游完不看洞"】
【地址:苏浙皖三省交界==广德县石龙山】
。广德太极洞风景区。
太极洞有"东南第一洞"的美誉,坐落在安徽广德市境内,明代大文学家冯梦龙把太极洞誉为"天下四绝"之一,和江苏宜兴市的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位置邻近并与之齐名,是江南旅游线上探幽揽胜的佳境。2001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是中国有名的道教道场之一。太极洞有“东南第一洞”的美誉,坐落在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境内,明代大文学家冯梦龙把太极洞誉为“天下四绝”之一。2001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是中国有名的道教道场之一。安徽广德太极洞 ,古称“长乐洞”、“广德埋藏”,全长5400余米,属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之一,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安徽省广德县石龙山内,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正式对外开放,景区总面积22平方公里,中心面积2.2平方公里,分旱洞.水洞两部分,其中溶洞开发面积14万1千平方米,洞内拥有大小景点500余处,景色奇妙、瑰丽,具有险峻.壮观.绚丽.神奇的景观特色,集全国溶洞之精华,
【《中国石林》“天下一绝”:太极洞】
太极洞距广德县城38公里古称“长乐洞”、“广德埋藏”全长5400余米属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之一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安徽省广德县石龙山内总面积4.1万多平方米是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早在二千多年前即被称为“天下一绝”,《中国石林》称道"桂林山水,广德石洞",民间有"黄山归来不看山,太极游完不看洞"之说。
【“太极洞“==汉唐以来渐成旅游胜地】
太极洞形成于二亿五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早在2000多年前即是人们游览猎奇的理想场所至今洞内仍保存着宋朝范仲淹明代吴同春游历时的碑刻。一九八四年经安徽省广德县人民政府组织筹备开发太极洞。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正式对外开放。 太极洞自汉唐以来渐成旅游胜地。据史载宋范仲淹在广德任职时为该洞题过诗宋元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挥毫于洞壁题刻于岩上。其壁上的摩岩石刻琳琅满目苍劲有力仅初步查明赞誉太极洞古诗和游记就有十多篇。它是全省历史最久的旅游岩洞。明代冯梦龙把“广德埋藏太极洞、钱塘江潮、雷州换鼓、海市蜃楼”称之为天下四绝。太极洞自1986年开发以来洞外景观已建有砚池湖、范公亭、天游亭、怀古台、卧龙桥、实相院、洞宾楼、太极山庄等配套设施。2000年来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有“黄山归来不看岳太极游后不览洞”、“名绝天下世界奇观”之赞誉真所谓“天下四绝”也。
动图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7-31 09:35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4)】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志》记载合肥遗迹1:合肥故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合肥三国遗址=合肥故城】
【自2006年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外游客2万人】
【三国遗址公园已成为:一座三国军事历史博物馆】
三国遗址:合肥故城
合肥三国遗址公园,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公园路。于2006年9月28日对外开放。公园占地530亩,南临肥水(古施水)故道,西邻鸡鸣山、将军岭。园内空气清新,景色秀丽,三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拥有新城文物陈列馆、金虎台、聚贤堂、满宠草堂、征东门、东侧门遗址、练兵指挥台、兵器铸造窑址、屯兵营遗址、饮马池、时光隧道等景点。称”三国故城“。
《三国志》刊登: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建安四年,孙策取合肥,以顾雍为合肥长。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后曹操表刘馥为扬州刺史,刘馥占领合肥。自后孙权屡攻合肥不克,太和六年,满宠更治新城。终吴之世,不能有淮南尺寸之土。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
“合肥曹魏新城遗址”】
合肥这座旧三国城已有1800年历史,新城始建于公元230年,是在原汉代合肥城之外新建的城址,所以称之为“新城”。现地表有14个土墩和连续的墙基,周长1.5公里,面积约10万平方米。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曹魏新城遗址“在今鸡鸣山北,有故址,围三里,共一八墩,在城西北”。合肥曹魏新城遗址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合肥市西北郊庐阳区三十岗乡的三国新城遗址公园中,是合肥最古老、最完整的历史遗存。在素有“三国故地”的合肥,这座三国故城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也是目前全国保存最为完整、极具史学价值和军事研究价值的三国时期城址。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1 14:02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5)】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志》记载合肥遗迹2:逍遥津】
【《三国志》:"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
【《中国历史战例》:知名以少胜多《逍遥津战例》】
【第九届中日韩三国围棋名人赛:在逍遥津公园开枰】
张辽威震逍遥津:
《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描述:公元215年八月,孙权乘曹操西征张鲁之际,亲自率兵十万进攻合肥。当时合肥城内仅有张辽、李典、乐进及薛悌等率七千余人驻守。曹操预先写了一道命令,封于木函中,要护军薛悌“贼至乃发”,按计行事。命令内容为:“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张辽认为应当趁吴军立足未稳时主动出击,经过说服其他将领后,决定出战。次日晨,张辽率领八百敢死队冲入敌阵,由于吴军毫无准备,张辽连续击杀数十人,并斩杀了东吴的陈武等两员大将,直逼孙权帐下。孙权大惊,仓促间登上土垒自守。吴军虽迅速包围张辽,但张辽毫无惧色,左冲右突,杀出一条血路,并带领麾下数十人冲出包围。随后李典也带人接应,双方激战至中午,吴军伤亡惨重,士气大挫。张辽见目的达到后率众回城加强防卫。最终,孙权因无法破城而撤军返归。由此一战,留下张辽威震逍遥津。:
【张辽英雄形象】
张辽在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有塑像。一尊持枪跃马的张辽青铜塑像,是南大门进入公园首先看到的景观。塑像高达5米,底座上有“威震逍遥津”五个大字。
【今日逍遥津】
此次“逍遥津提升改造”的一大亮点就是将引入智慧游园功能,建成后将为游客们提供人脸识别、语音导航等一系列新的游园体验。也正因为新增了这些游园功能,在建设中也面临着穿插施工、调度复杂等实际困难。园内正全力施工,争取早日还给市民一个更美丽、更智慧的城市公园。“合肥古迹何处寻 张辽威震逍遥津 ”。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2 14:04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6)】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志》记载遗迹:合肥古城3:教驽台】
【《三国志>:曹操在此"教强弩以御吴舟师",故名"教弩台"】
【教驽台:魏主曹操四次到达合肥,在“点将台”临阵指挥】
【昔日“魏主教弩台”旧址,今天香火萦绕”明佛教寺“】
教弩台==点将台
教弩台,亦名“点将台“,在合肥市内淮河路东段北侧。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的明教寺即在此。在高5米,面积4260平方米的"古教弩台"上。史载,三国鼎立时期,魏主曹操四次到达教弩台,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点将台”,台基陡峭,边缘勒以砖石,东汉末年曹操在此"教强弩以御吴舟师",故名"教弩台",1981年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弩台为当时曹军将士饮水之源。听松阁是曹操"望敌情、运筹帷幄、纳凉休息"之所.周围松拍挺拔,浓荫蔽日。梁武帝时又在台上建有铁佛寺。唐大历年间(公元776年前后)又重修扩建,定名明教院,至明代改为明教寺。后毁于战火。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6年)太平天国遗老袁宏谟(法名通元上人)云游募化,按原样重建,至今。
【《三国志》:三国时代合肥教弩台】
在合肥处处可以看到三国时代留下来的遗迹。除了逍遥津古战场,还有位于在淮河路东段北侧的教弩台,也是值得人们一游之处。教弩台原在合肥城之外,宋朝时候,合肥城扩建,“教弩台“和”逍遥津“一样,都被圈入城内,成了合肥城内的著名景点。魏将张辽屯兵教驽台台上,教强驽手五百人,以狙击东吴水师,教弩台因此而得名。
【佛教名寺:明教寺(教弩台旧址)】
合肥教弩台高近5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周围城砖镶砌,外观俨然是一座方形城堡,显得古朴而雄伟。梁武帝萧衍晚年信奉佛教,在各地大建寺庙,于是一座佛寺也就在教弩台上拔地而起,当初名为“铁佛寺”。至明代改为“明教寺”,后毁于战火。现存的“明教寺”主体建筑乃是太平天国遗老袁宏谟削发为僧后云游募化而重建。因此,这里既是教弩台旧址,又是香火萦绕的佛教名寺。到此一游:既可烧香,又可怀旧。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3 14:06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7)】
[国家历史名城建筑示范县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寿县古城=======中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
【寿县古城=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
【寿县古城=古水利工程明珠:关城门,水不入,大雨天城内无积水】
寿县古城 
寿县古城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寿县古城始建于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盘式布局的一座宋城。寿县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现城内总面积3.65平方公里。今淮南寿县,古称寿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曾10次为郡,并屡为州郡治所。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断进行整修。是中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比山西平遥古城还早100年。古城基坚墙固,气势雄伟,迄今保存完好。今城墙为南宋宁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统许俊重筑,墙砖面亦常见"建康许都统造"字样。与城墙有密切关联的"舐犊情深"、"刘仁赡死节守城"、"当面锣对面鼓"、"门里人"、"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美好传说,伴随各城流传。1958年,寿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遗迹:寿县古城呈方形】
淮南寿县古城,平面略呈方形,面积三点六五平方公里,城墙周长七千一百四十七米,墙高8.33米,宽6.66米。各城门均有内外云梯与城堡连接。城外东南两方有护城濠,宽约六十余米;城北淝水环绕,城西为尉升湖。城有四门,东为宾阳门,南为通淝门,西为定湖门,北为靖淮门,各按地理位置取其名。有角楼八所,翼然立于城上(现均已倒塌)。王安石至淮上古城,有《寿阳城晚眺》诗:"楚山重叠矗淮滨,堪与王维立画勋。白鸟一行天在水,绿芜千障野平云“。宋人张文潜《题寿阳楼二绝》有句:"渺渺长淮去不休,行人独上寿阳楼";"长淮不断水悠悠,楼下行人淮上楼"。苏轼过此,作《寿阳岸下》,诗去:"街东街西翠幄成,池南池北绿栈生,幽人独来带残酒,偶听黄鹂第一声。"
【寿县古城:水利工程明珠==关上城门,滴水不入】
城内原建有涵道,与城外相通。东西涵看墙之上,分别镌有"崇墉障流"、"金汤巩固"字样。涵口之上筑有月坝,与城墙等高,既利于城内积水的排出,又能在洪水季节堵阻外水倒灌入城。洪水泛滥时,只要关上城门,滴水不入。同时,通过涵口观察水位,还可以比较城内外水差。这一水利设施,曾被誉为古水利工程的一颗明珠。
【寿县古城:天下倾盆大雨,城内地面无积水】
寿县古城古水利工程的一颗明珠:天下倾盆大雨,城内地面无积水。因为,这座城有先人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统,使今天的寿县老百姓说:天下大雨,城内无水。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4 14:00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8)】
【国家历史农业水利工程示范县========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中国历史农业水利工程示范县:=========寿县安丰塘】
【安丰塘始建:公元前597-公元前591年,誉为 "天下第一塘"】
【安丰塘功能;储==灌==农业保丰收=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安丰塘创建人:===========春秋时期楚国丞相孙叔敖】
安丰塘
安丰塘,古称芍陂(音quèbēi),又称期思陂,中国淮河流域古今重要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中部地区,史载由春秋时期楚国丞相孙叔敖建于楚庄王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7-公元前591年),古时候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与后来的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隋唐以后设置安丰县。因此被称为安丰塘。安丰塘 位于寿县戈店乡,古称芍陂。春秋中叶楚相孙叔敖督修,距今2500余年,为我国第一个大型陂塘建设工程。北堤外建有孙公祠(孙叔敖祠),现存殿宇、碑库各3间,石刻19块,碑文记述芍陂地理位置、水源、灌区分布、用水规划及历代整修情况。建国后,通过大规模整修扩修,古塘芍陂旧貌换新颜,水面5万亩,灌溉面积由民国时期的8万亩增至63万亩,塘周25公里,堤坝内坡全由石块铺砌,塘内烟波浩渺,堤岸绿柳成荫。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2015年10月13日,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寿县县长程俊华接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证书。
【天下第一塘之畔---楚相孙叔敖纪念馆】
孙叔敖纪念馆,又名楚相祠、芍陂祠、安丰塘祠等。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风景秀丽的安丰塘北岸,为后人纪念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兴修千年水利工程安丰塘所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的重要附属建筑。据《水经注》“淝水”条曰:“水北经孙叔敖祠下”,推知古祠始建年代最迟不晚于北魏,距今已逾一千五百年。如今古祠,占地2576平方米,建筑面积525平方米,存有山门、还清阁、大殿东西配殿、碑廊等古建筑物。内部孙公圣迹展,芍陂史迹和近日安丰塘专题展览、展品众多。内部丰富,环境优美,绿荫叠翠、鸟语花香,游人至此睹物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安丰塘(芍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安丰塘(芍陂):从此,成为安徽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联合国大坝管理委员会名誉主席托蓝及西德、美国、罗马尼亚等国专家学者均来这里参观考察过。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5 14:00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3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9)】
【2025年安徽省十佳新发现:==芜湖市繁昌区五华山摩崖石刻】 
【相传:见此山脉形似五龙戏珠,故起名为“五华山”】
【相传:“先主五华,后主九华”把“两山”紧密联在一起】
【摩崖石刻:石刻由宋代佛教人物造像及碑刻组成】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技术、记事方式】
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五华山隐静禅林风景区
芜湖五华山隐静禅林风景区地处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平铺镇,位于山腰的隐静寺始建于晋,距今已有100年的历史,1800年的历史沧桑,1800年的风雨洗礼,铸就了今日的千年古寺。隐静寺由杯渡禅师亲手创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他的修佛道场,也因此,五华山又称为“隐静山”。从古至今以“隐静禅林”、“江东第二禅林”著称于世。
相传地藏王在寻找修炼佛法的住处时,见此山脉形似五龙戏珠,故起名为“五华山”,地藏王“先主五华,后主九华”把五华山和九华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两者系称姊妹山。故而 五华山静寺始建于晋,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隐静寺由杯渡禅师亲手创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他的修佛道场,也因此,五华山又称为“隐静山”。“隐静禅林”是繁昌的古“十景” 之一,得名芜湖五华山隐静禅林风景区。名称沿用至今。
【五华山隐静寺】
五华山隐静寺始建于晋,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隐静寺由杯渡禅师亲手创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他的修佛道场,也因此,五华山又称为"隐静山"。"隐静禅林"是繁昌的古"十景" 之一。
【地藏王正殿】
地藏王菩萨,又称金乔觉(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乔觉时年二十四岁,出家剃发为僧。唐代的中国佛教,如日丽中天,吸引了一些日本、新罗、高丽、百济等国的僧人来华求法。金乔觉出家后,即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 地藏王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即传说的地藏王菩萨诞辰之日,各地前来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五华山发现“宋代摩崖石刻”】
石刻由宋代佛教人物造像及碑刻组成,碑刻文字有不同年号,与人们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6 13:59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20)】&, lt;, /SPAN>
【“2025国家十大考古遗址公园”===安徽蚌埠市双墩考古遗址公园】
【双墩刻划符号:在7000多年前,充分显示:早期文字的形成刻划符号】
【双墩刻划符号:淮河流域符号体系对甲骨文的形成,应产生过很大影响】
【墩刻划符号:对商代文化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墩刻划符号:淮河中游地区已显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蚌埠双墩遗址
2025年6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10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蚌埠双墩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墩遗址位于蚌埠市淮上区,遗址公园包含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距今约7300年的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和距今约2600年的双墩春秋墓。遗址出土的600余件刻划符号涵盖了生产生活、天文历法等诸多领域,是汉字的重要源头之一。双墩遗址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双墩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总面积98.61公顷。
【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
双墩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是一处距今已有73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遗址台地的面积(遗址的中心区)约12000平方米左右。出土了陶器、石器、蚌器、骨角器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陶塑人头像国内罕见,历史研究价值高。双墩遗址出土的600余件刻划符号,是迄今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发现的年代很早、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考古资料,透露出文明起源的曙光,是研究淮河流域史前先民生活重要材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探源的重要资料之一。
【======【双墩刻符-简介】======】
安徽省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630多个符号,在中国刻划符号体系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8000年前的贾湖刻符、到7000年前的双墩符号、5000年前的大汶口符号、4000年前的龙虬符号,构成了淮河流域符号体系。淮河流域文化对商代文化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河南南部、安徽西北部正是夷夏商交会地带,也是先商文化的最南分区,因此,淮河流域符号体系对甲骨文的形成,应产生过很大影响,在中国文字史、汉字起源史上有重要地位。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0)】
【中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合肥肥东“包公故里文化园”】
【包公故里文化园===互动体验情景式包公文化旅游园区】
【包公故里文化园===包公家庭生活复原区】 
【包公故里文化园===展示包拯35年的仕途生涯】
 
“包公故里文化园”是一处互动体验情景式包公文化旅游园区。内有孝肃阁、包公故居、包公书院、花园井、荷花塘等多处景点。文化园重点突出“廉政文化”,利用现有历史遗存集中展现“包公思想”和“包公文化”。
  1、包公故居:
  包公故居建筑面积约1328平方米,自南向北分布为前院、中院、后院,以浓郁的故居文化氛围营造和丰富的故居历史文化内容呈现为主,充分展示肥东是包公人生价值观的诞生地、包公清廉思想的发源地。包公故居前院设置农耕厅、炊灶厅,在中院设置治本厅、奉亲厅、达孝堂在后院设置家风厅、世亲厅、包公家庭生活复原区等主题展厅,全面呈现包公出生、成长、读书、应试、奉亲、家风以及家庭成员、世亲好友等内容。
  2、孝肃阁:
  孝肃阁建筑面积约1955平方米,由仪门、正堂、后堂组成,以“廉”为核心,展示包拯1037年至1062年的仕途生涯,以及通过对《秦议集》的解析,呈现一代名臣的宦学之梦、为官品格、为政哲学,是打造包公廉政思想发祥地,廉洁廉政文化情境体验、教育基地的核心产品。
  3、包公书院:
  包公书院主要包括山门门、中殿、后殿,建筑面积约2451平方米,是将北宋书院文化、科举文化与包公重教育人思想、包公文化后世影响结合呈现的综合展示场馆。包公书院内容以"千年影响”为核心,以”应试、宦学”为主要内容,通过位于中轴线的中殿和后殿,呈现包公的千年影响和现代呼唤。通过东西厢房展陈以包公为主人公的宋代科举、宦学和取士。同时,策划设计沉浸式情境体验五幕剧《你好包公》,选取包公生平重要事迹以及传说进行青景剧演绎,表达千百年来人民对包公的呼唤和热爱。
  4、花园井:
  花园井建于后周显德年间,延续至今仍在使用。花园井井筒上部为近人重修,下部仍为宋并风格。并圈为圆形麻石做成,井口内径50厘米,外径110厘米。并水清冽甘美宜粥宜茶,久旱不干,包公即喝此水长大。此井又名日廉泉”,相传纯良百姓饮用此并水会有甜味,而贪官污更吹用后却会口千舌苦,腹疼难忍。
  5、廉苑:
  廉苑总建筑面积约1002平方米,是以廉政文化展示和研学课堂为主的廉洁廉政教育延伸体验地。设置古代廉政文化展及党风廉政建设回顾展、研学坊等板块。
【“包公故里文化园”地址】
包公故里文化园位于包公出生地肥东县包公镇小包村,是包公文化园项目的三期工程,也是肥东县包公文化文旅发展的核心区域。主体园区规划用地面积5.10公顷,总建筑面积约7045平方米,主要包括包公故居、孝肃阁、包公书院、廉苑四大建筑群及游客服务中心。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7-28 08:55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3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1)】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凤阳县】
【凤阳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帝故乡】
【鼓楼:明朝一统天下:第一楼/第一鼓】
【龙兴寺:朱元璋年幼出家当和尚的寺庙】
朱元璋 - 明朝开国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0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朱元璋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府,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称吴王。他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在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此后数次遣将北征,打击北元残余势力。洪武四年(1371年),灭夏,平四川;洪武十年(1377年),平云南,逐渐统一全国。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明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炆。
【朱元璋=“明帝故乡“】
朱元璋的家乡是濠州钟离太平乡,即今安徽省凤阳县。朱元璋,原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凤阳的历史:凤阳古为淮夷之地,春秋时名为钟离子国,隋称濠州,历唐、宋、元三朝未变,明洪武七年朱元璋为家乡赐名“凤阳”,沿用至今。
【龙兴寺==出家时寺庙】
凤阳县有一个龙兴寺,是最早朱元璋出家时的寺庙,在北宋时建立,它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文物陈列馆,也有古钟用来见证皇家寺院的威严。
【明中都鼓楼】
在凤阳县中心有一个明中都鼓楼,现在也是凤阳县的地标建筑,并且它在历史上的声誉特别大,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鼓楼,经历百年之后鼓楼依然存在,并且被人们保护得特别好,现在又称为“朱元璋展览馆”,可供人们进行参观游览。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7-29 14:03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2)】
【“中国原始第一村”======安徽蒙城县许疃镇尉迟寺村】
【原始村落:研究皖北地区原始社会中、晚期村落进化----历史】
【尉迟寺===========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在此屯兵】
【“第一村”新发现========今天在村落中央发现中心广场】
【“中国原始第一村” ==亳州晚报】
“中国原始第一村”尉迟寺村位于蒙城县许疃镇的东南部,是由原毕集村和大赵村合并而成,省道305线穿过此村。位于毕集村东的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为原始社会中晚期遗存,距今4500年至5000年。主要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在“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名列第四,2001年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5年初,尉迟寺村被认定为安徽省第九批千年古镇、古村落。
【尉迟寺遗址】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许疃镇毕集村东150米,已有5000年历史的前人类文化遗址。尉迟寺遗址是原始社会新器晚期聚落遗存,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在此屯兵而建遗址地上曾建有一寺,相传是,故称"尉迟寺"。遗址中的红烧土排房是中国已经发现的最完整、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史前建筑遗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从1989年起,先后进行了13次发掘,在1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清理出房迹78间,墓葬300余座及大量的灰坑、祭祀坑等。尉迟寺遗址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2001年7月17日,尉迟寺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尉迟寺遗址被考古专家定位为一级部落。
【今天:“原始第一村”遗址》2001年考古专家对进行了第二阶段发掘,中国原始第一村出土了大量的儿童瓮棺葬、陶杯、陶器、红烧土排房等文物,并在村落中央发现一个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大型中心广场,圆形,用红烧土粒铺设而成,表面光滑,厚10厘米,从剖面可明显看出人工铺垫的迹象。这次清理出的15间红烧土房,面积从2平方米到20多平方米不等,总长度达75米,与先前出土的几间红烧土房相对接。整个村落呈现为由3排平行主体房屋组成的"丰"字型格局,表明这个村落在建设前有过统一规划,加上村落中央的大型广场和外围大型的环形濠沟,形成一个宏大的整体格局。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7-30 13:56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折叠[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3)】
【中国"东南第一洞"====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太极洞“】
【”太极洞“======"天下四绝"之一】
【民谚:"黄山归来不看山,太极游完不看洞"】
【地址:苏浙皖三省交界==广德县石龙山】
。广德太极洞风景区。
太极洞有"东南第一洞"的美誉,坐落在安徽广德市境内,明代大文学家冯梦龙把太极洞誉为"天下四绝"之一,和江苏宜兴市的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位置邻近并与之齐名,是江南旅游线上探幽揽胜的佳境。2001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是中国有名的道教道场之一。太极洞有“东南第一洞”的美誉,坐落在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境内,明代大文学家冯梦龙把太极洞誉为“天下四绝”之一。2001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是中国有名的道教道场之一。安徽广德太极洞 ,古称“长乐洞”、“广德埋藏”,全长5400余米,属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之一,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安徽省广德县石龙山内,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正式对外开放,景区总面积22平方公里,中心面积2.2平方公里,分旱洞.水洞两部分,其中溶洞开发面积14万1千平方米,洞内拥有大小景点500余处,景色奇妙、瑰丽,具有险峻.壮观.绚丽.神奇的景观特色,集全国溶洞之精华,
【《中国石林》“天下一绝”:太极洞】
太极洞距广德县城38公里古称“长乐洞”、“广德埋藏”全长5400余米属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之一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安徽省广德县石龙山内总面积4.1万多平方米是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早在二千多年前即被称为“天下一绝”,《中国石林》称道"桂林山水,广德石洞",民间有"黄山归来不看山,太极游完不看洞"之说。
【“太极洞“==汉唐以来渐成旅游胜地】
太极洞形成于二亿五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早在2000多年前即是人们游览猎奇的理想场所至今洞内仍保存着宋朝范仲淹明代吴同春游历时的碑刻。一九八四年经安徽省广德县人民政府组织筹备开发太极洞。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正式对外开放。 太极洞自汉唐以来渐成旅游胜地。据史载宋范仲淹在广德任职时为该洞题过诗宋元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挥毫于洞壁题刻于岩上。其壁上的摩岩石刻琳琅满目苍劲有力仅初步查明赞誉太极洞古诗和游记就有十多篇。它是全省历史最久的旅游岩洞。明代冯梦龙把“广德埋藏太极洞、钱塘江潮、雷州换鼓、海市蜃楼”称之为天下四绝。太极洞自1986年开发以来洞外景观已建有砚池湖、范公亭、天游亭、怀古台、卧龙桥、实相院、洞宾楼、太极山庄等配套设施。2000年来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有“黄山归来不看岳太极游后不览洞”、“名绝天下世界奇观”之赞誉真所谓“天下四绝”也。
动图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7-31 09:35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4)】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志》记载合肥遗迹1:合肥故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合肥三国遗址=合肥故城】
【自2006年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外游客2万人】
【三国遗址公园已成为:一座三国军事历史博物馆】
三国遗址:合肥故城
合肥三国遗址公园,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公园路。于2006年9月28日对外开放。公园占地530亩,南临肥水(古施水)故道,西邻鸡鸣山、将军岭。园内空气清新,景色秀丽,三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拥有新城文物陈列馆、金虎台、聚贤堂、满宠草堂、征东门、东侧门遗址、练兵指挥台、兵器铸造窑址、屯兵营遗址、饮马池、时光隧道等景点。称”三国故城“。
《三国志》刊登: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建安四年,孙策取合肥,以顾雍为合肥长。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后曹操表刘馥为扬州刺史,刘馥占领合肥。自后孙权屡攻合肥不克,太和六年,满宠更治新城。终吴之世,不能有淮南尺寸之土。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
“合肥曹魏新城遗址”】
合肥这座旧三国城已有1800年历史,新城始建于公元230年,是在原汉代合肥城之外新建的城址,所以称之为“新城”。现地表有14个土墩和连续的墙基,周长1.5公里,面积约10万平方米。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曹魏新城遗址“在今鸡鸣山北,有故址,围三里,共一八墩,在城西北”。合肥曹魏新城遗址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合肥市西北郊庐阳区三十岗乡的三国新城遗址公园中,是合肥最古老、最完整的历史遗存。在素有“三国故地”的合肥,这座三国故城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也是目前全国保存最为完整、极具史学价值和军事研究价值的三国时期城址。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1 14:02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5)】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志》记载合肥遗迹2:逍遥津】
【《三国志》:"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
【《中国历史战例》:知名以少胜多《逍遥津战例》】
【第九届中日韩三国围棋名人赛:在逍遥津公园开枰】
张辽威震逍遥津:
《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描述:公元215年八月,孙权乘曹操西征张鲁之际,亲自率兵十万进攻合肥。当时合肥城内仅有张辽、李典、乐进及薛悌等率七千余人驻守。曹操预先写了一道命令,封于木函中,要护军薛悌“贼至乃发”,按计行事。命令内容为:“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张辽认为应当趁吴军立足未稳时主动出击,经过说服其他将领后,决定出战。次日晨,张辽率领八百敢死队冲入敌阵,由于吴军毫无准备,张辽连续击杀数十人,并斩杀了东吴的陈武等两员大将,直逼孙权帐下。孙权大惊,仓促间登上土垒自守。吴军虽迅速包围张辽,但张辽毫无惧色,左冲右突,杀出一条血路,并带领麾下数十人冲出包围。随后李典也带人接应,双方激战至中午,吴军伤亡惨重,士气大挫。张辽见目的达到后率众回城加强防卫。最终,孙权因无法破城而撤军返归。由此一战,留下张辽威震逍遥津。:
【张辽英雄形象】
张辽在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有塑像。一尊持枪跃马的张辽青铜塑像,是南大门进入公园首先看到的景观。塑像高达5米,底座上有“威震逍遥津”五个大字。
【今日逍遥津】
此次“逍遥津提升改造”的一大亮点就是将引入智慧游园功能,建成后将为游客们提供人脸识别、语音导航等一系列新的游园体验。也正因为新增了这些游园功能,在建设中也面临着穿插施工、调度复杂等实际困难。园内正全力施工,争取早日还给市民一个更美丽、更智慧的城市公园。“合肥古迹何处寻 张辽威震逍遥津 ”。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2 14:04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6)】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志》记载遗迹:合肥古城3:教驽台】
【《三国志>:曹操在此"教强弩以御吴舟师",故名"教弩台"】
【教驽台:魏主曹操四次到达合肥,在“点将台”临阵指挥】
【昔日“魏主教弩台”旧址,今天香火萦绕”明佛教寺“】
教弩台==点将台
教弩台,亦名“点将台“,在合肥市内淮河路东段北侧。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的明教寺即在此。在高5米,面积4260平方米的"古教弩台"上。史载,三国鼎立时期,魏主曹操四次到达教弩台,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点将台”,台基陡峭,边缘勒以砖石,东汉末年曹操在此"教强弩以御吴舟师",故名"教弩台",1981年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弩台为当时曹军将士饮水之源。听松阁是曹操"望敌情、运筹帷幄、纳凉休息"之所.周围松拍挺拔,浓荫蔽日。梁武帝时又在台上建有铁佛寺。唐大历年间(公元776年前后)又重修扩建,定名明教院,至明代改为明教寺。后毁于战火。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6年)太平天国遗老袁宏谟(法名通元上人)云游募化,按原样重建,至今。
【《三国志》:三国时代合肥教弩台】
在合肥处处可以看到三国时代留下来的遗迹。除了逍遥津古战场,还有位于在淮河路东段北侧的教弩台,也是值得人们一游之处。教弩台原在合肥城之外,宋朝时候,合肥城扩建,“教弩台“和”逍遥津“一样,都被圈入城内,成了合肥城内的著名景点。魏将张辽屯兵教驽台台上,教强驽手五百人,以狙击东吴水师,教弩台因此而得名。
【佛教名寺:明教寺(教弩台旧址)】
合肥教弩台高近5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周围城砖镶砌,外观俨然是一座方形城堡,显得古朴而雄伟。梁武帝萧衍晚年信奉佛教,在各地大建寺庙,于是一座佛寺也就在教弩台上拔地而起,当初名为“铁佛寺”。至明代改为“明教寺”,后毁于战火。现存的“明教寺”主体建筑乃是太平天国遗老袁宏谟削发为僧后云游募化而重建。因此,这里既是教弩台旧址,又是香火萦绕的佛教名寺。到此一游:既可烧香,又可怀旧。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3 14:06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7)】
[国家历史名城建筑示范县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寿县古城=======中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
【寿县古城=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
【寿县古城=古水利工程明珠:关城门,水不入,大雨天城内无积水】
寿县古城 
寿县古城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寿县古城始建于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盘式布局的一座宋城。寿县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现城内总面积3.65平方公里。今淮南寿县,古称寿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曾10次为郡,并屡为州郡治所。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断进行整修。是中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比山西平遥古城还早100年。古城基坚墙固,气势雄伟,迄今保存完好。今城墙为南宋宁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统许俊重筑,墙砖面亦常见"建康许都统造"字样。与城墙有密切关联的"舐犊情深"、"刘仁赡死节守城"、"当面锣对面鼓"、"门里人"、"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美好传说,伴随各城流传。1958年,寿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遗迹:寿县古城呈方形】
淮南寿县古城,平面略呈方形,面积三点六五平方公里,城墙周长七千一百四十七米,墙高8.33米,宽6.66米。各城门均有内外云梯与城堡连接。城外东南两方有护城濠,宽约六十余米;城北淝水环绕,城西为尉升湖。城有四门,东为宾阳门,南为通淝门,西为定湖门,北为靖淮门,各按地理位置取其名。有角楼八所,翼然立于城上(现均已倒塌)。王安石至淮上古城,有《寿阳城晚眺》诗:"楚山重叠矗淮滨,堪与王维立画勋。白鸟一行天在水,绿芜千障野平云“。宋人张文潜《题寿阳楼二绝》有句:"渺渺长淮去不休,行人独上寿阳楼";"长淮不断水悠悠,楼下行人淮上楼"。苏轼过此,作《寿阳岸下》,诗去:"街东街西翠幄成,池南池北绿栈生,幽人独来带残酒,偶听黄鹂第一声。"
【寿县古城:水利工程明珠==关上城门,滴水不入】
城内原建有涵道,与城外相通。东西涵看墙之上,分别镌有"崇墉障流"、"金汤巩固"字样。涵口之上筑有月坝,与城墙等高,既利于城内积水的排出,又能在洪水季节堵阻外水倒灌入城。洪水泛滥时,只要关上城门,滴水不入。同时,通过涵口观察水位,还可以比较城内外水差。这一水利设施,曾被誉为古水利工程的一颗明珠。
【寿县古城:天下倾盆大雨,城内地面无积水】
寿县古城古水利工程的一颗明珠:天下倾盆大雨,城内地面无积水。因为,这座城有先人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统,使今天的寿县老百姓说:天下大雨,城内无水。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4 14:00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8)】
【国家历史农业水利工程示范县========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中国历史农业水利工程示范县:=========寿县安丰塘】
【安丰塘始建:公元前597-公元前591年,誉为 "天下第一塘"】
【安丰塘功能;储==灌==农业保丰收=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安丰塘创建人:===========春秋时期楚国丞相孙叔敖】
安丰塘
安丰塘,古称芍陂(音quèbēi),又称期思陂,中国淮河流域古今重要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中部地区,史载由春秋时期楚国丞相孙叔敖建于楚庄王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7-公元前591年),古时候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与后来的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隋唐以后设置安丰县。因此被称为安丰塘。安丰塘 位于寿县戈店乡,古称芍陂。春秋中叶楚相孙叔敖督修,距今2500余年,为我国第一个大型陂塘建设工程。北堤外建有孙公祠(孙叔敖祠),现存殿宇、碑库各3间,石刻19块,碑文记述芍陂地理位置、水源、灌区分布、用水规划及历代整修情况。建国后,通过大规模整修扩修,古塘芍陂旧貌换新颜,水面5万亩,灌溉面积由民国时期的8万亩增至63万亩,塘周25公里,堤坝内坡全由石块铺砌,塘内烟波浩渺,堤岸绿柳成荫。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2015年10月13日,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寿县县长程俊华接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证书。
【天下第一塘之畔---楚相孙叔敖纪念馆】
孙叔敖纪念馆,又名楚相祠、芍陂祠、安丰塘祠等。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风景秀丽的安丰塘北岸,为后人纪念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兴修千年水利工程安丰塘所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的重要附属建筑。据《水经注》“淝水”条曰:“水北经孙叔敖祠下”,推知古祠始建年代最迟不晚于北魏,距今已逾一千五百年。如今古祠,占地2576平方米,建筑面积525平方米,存有山门、还清阁、大殿东西配殿、碑廊等古建筑物。内部孙公圣迹展,芍陂史迹和近日安丰塘专题展览、展品众多。内部丰富,环境优美,绿荫叠翠、鸟语花香,游人至此睹物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安丰塘(芍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安丰塘(芍陂):从此,成为安徽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联合国大坝管理委员会名誉主席托蓝及西德、美国、罗马尼亚等国专家学者均来这里参观考察过。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5 14:00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3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9)】
【2025年安徽省十佳新发现:==芜湖市繁昌区五华山摩崖石刻】 
【相传:见此山脉形似五龙戏珠,故起名为“五华山”】
【相传:“先主五华,后主九华”把“两山”紧密联在一起】
【摩崖石刻:石刻由宋代佛教人物造像及碑刻组成】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技术、记事方式】
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五华山隐静禅林风景区
芜湖五华山隐静禅林风景区地处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平铺镇,位于山腰的隐静寺始建于晋,距今已有100年的历史,1800年的历史沧桑,1800年的风雨洗礼,铸就了今日的千年古寺。隐静寺由杯渡禅师亲手创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他的修佛道场,也因此,五华山又称为“隐静山”。从古至今以“隐静禅林”、“江东第二禅林”著称于世。
相传地藏王在寻找修炼佛法的住处时,见此山脉形似五龙戏珠,故起名为“五华山”,地藏王“先主五华,后主九华”把五华山和九华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两者系称姊妹山。故而 五华山静寺始建于晋,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隐静寺由杯渡禅师亲手创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他的修佛道场,也因此,五华山又称为“隐静山”。“隐静禅林”是繁昌的古“十景” 之一,得名芜湖五华山隐静禅林风景区。名称沿用至今。
【五华山隐静寺】
五华山隐静寺始建于晋,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隐静寺由杯渡禅师亲手创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他的修佛道场,也因此,五华山又称为"隐静山"。"隐静禅林"是繁昌的古"十景" 之一。
【地藏王正殿】
地藏王菩萨,又称金乔觉(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乔觉时年二十四岁,出家剃发为僧。唐代的中国佛教,如日丽中天,吸引了一些日本、新罗、高丽、百济等国的僧人来华求法。金乔觉出家后,即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 地藏王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 贤一起,深受世人, 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即传说的地藏王菩萨诞辰之日,各地前来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五华山发现“宋代摩崖石刻”】
石刻由宋代佛教人物造像及碑刻组成,碑刻文字有不同年号,与人们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6 13:59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20)】
【“2025国家十大考古遗址公园”===安徽蚌埠市双墩考古遗址公园】
【双墩刻划符号:在7000多年前,充分显示:早期文字的形成刻划符号】
【双墩刻划符号:淮河流域符号体系对甲骨文的形成,应产生过很大影响】
【墩刻划符号:对商代文化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墩刻划符号:淮河中游地区已显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蚌埠双墩遗址
2025年6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10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蚌埠双墩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墩遗址位于蚌埠市淮上区,遗址公园包含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距今约7300年的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和距今约2600年的双墩春秋墓。遗址出土的600余件刻划符号涵盖了生产生活、天文历法等诸多领域,是汉字的重要源头之一。双墩遗址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双墩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总面积98.61公顷。
【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
双墩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是一处距今已有73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遗址台地的面积(遗址的中心区)约12000平方米左右。出土了陶器、石器、蚌器、骨角器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陶塑人头像国内罕见,历史研究价值高。双墩遗址出土的600余件刻划符号,是迄今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发现的年代很早、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考古资料,透露出文明起源的曙光,是研究淮河流域史前先民生活重要材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探源的重要资料之一。
【======【双墩刻符-简介】======】
安徽省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630多个符号,在中国刻划符号体系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8000年前的贾湖刻符、到7000年前的双墩符号、5000年前的大汶口符号、4000年前的龙虬符号,构成了淮河流域符号体系。淮河流域文化对商代文化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河南南部、安徽西北部正是夷夏商交会地带,也是先商文化的最南分区,因此,淮河流域符号体系对甲骨文的形成,应产生过很大影响,在中国文字史、汉字起源史上有重要地位。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0)】
【中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合肥肥东“包公故里文化园”】
【包公故里文化园===互动体验情景式包公文化旅游园区】
【包公故里文化园===包公家庭生活复原区】 
【包公故里文化园===展示包拯35年的仕途生涯】
 
“包公故里文化园”是一处互动体验情景式包公文化旅游园区。内有孝肃阁、包公故居、包公书院、花园井、荷花塘等多处景点。文化园重点突出“廉政文化”,利用现有历史遗存集中展现“包公思想”和“包公文化”。
  1、包公故居:
  包公故居建筑面积约1328平方米,自南向北分布为前院、中院、后院,以浓郁的故居文化氛围营造和丰富的故居历史文化内容呈现为主,充分展示肥东是包公人生价值观的诞生地、包公清廉思想的发源地。包公故居前院设置农耕厅、炊灶厅,在中院设置治本厅、奉亲厅、达孝堂在后院设置家风厅、世亲厅、包公家庭生活复原区等主题展厅,全面呈现包公出生、成长、读书、应试、奉亲、家风以及家庭成员、世亲好友等内容。
  2、孝肃阁:
  孝肃阁建筑面积约1955平方米,由仪门、正堂、后堂组成,以“廉”为核心,展示包拯1037年至1062年的仕途生涯,以及通过对《秦议集》的解析,呈现一代名臣的宦学之梦、为官品格、为政哲学,是打造包公廉政思想发祥地,廉洁廉政文化情境体验、教育基地的核心产品。
  3、包公书院:
  包公书院主要包括山门门、中殿、后殿,建筑面积约2451平方米,是将北宋书院文化、科举文化与包公重教育人思想、包公文化后世影响结合呈现的综合展示场馆。包公书院内容以"千年影响”为核心,以”应试、宦学”为主要内容,通过位于中轴线的中殿和后殿,呈现包公的千年影响和现代呼唤。通过东西厢房展陈以包公为主人公的宋代科举、宦学和取士。同时,策划设计沉浸式情境体验五幕剧《你好包公》,选取包公生平重要事迹以及传说进行青景剧演绎,表达千百年来人民对包公的呼唤和热爱。
  4、花园井:
  花园井建于后周显德年间,延续至今仍在使用。花园井井筒上部为近人重修,下部仍为宋并风格。并圈为圆形麻石做成,井口内径50厘米,外径110厘米。并水清冽甘美宜粥宜茶,久旱不干,包公即喝此水长大。此井又名日廉泉”,相传纯良百姓饮用此并水会有甜味,而贪官污更吹用后却会口千舌苦,腹疼难忍。
  5、廉苑:
  廉苑总建筑面积约1002平方米,是以廉政文化展示和研学课堂为主的廉洁廉政教育延伸体验地。设置古代廉政文化展及党风廉政建设回顾展、研学坊等板块。
【“包公故里文化园”地址】
包公故里文化园位于包公出生地肥东县包公镇小包村,是包公文化园项目的三期工程,也是肥东县包公文化文旅发展的核心区域。主体园区规划用地面积5.10公顷,总建筑面积约7045平方米,主要包括包公故居、孝肃阁、包公书院、廉苑四大建筑群及游客服务中心。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7-28 08:55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3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1)】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凤阳县】
【凤阳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帝故乡】
【鼓楼:明朝一统天下:第一楼/第一鼓】
【龙兴寺:朱元璋年幼出家当和尚的寺庙】
朱元璋 - 明朝开国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0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朱元璋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府,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称吴王。他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在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此后数次遣将北征,打击北元残余势力。洪武四年(1371年),灭夏,平四川;洪武十年(1377年),平云南,逐渐统一全国。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明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炆。
【朱元璋=“明帝故乡“】
朱元璋的家乡是濠州钟离太平乡,即今安徽省凤阳县。朱元璋,原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凤阳的历史:凤阳古为淮夷之地,春秋时名为钟离子国,隋称濠州,历唐、宋、元三朝未变,明洪武七年朱元璋为家乡赐名“凤阳”,沿用至今。
【龙兴寺==出家时寺庙】
凤阳县有一个龙兴寺,是最早朱元璋出家时的寺庙,在北宋时建立,它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文物陈列馆,也有古钟用来见证皇家寺院的威严。
【明中都鼓楼】
在凤阳县中心有一个明中都鼓楼,现在也是凤阳县的地标建筑,并且它在历史上的声誉特别大,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鼓楼,经历百年之后鼓楼依然存在,并且被人们保护得特别好,现在又称为“朱元璋展览馆”,可供人们进行参观游览。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7-29 14:03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2)】
【“中国原始第一村”======安徽蒙城县许疃镇尉迟寺村】
【原始村落:研究皖北地区原始社会中、晚期村落进化----历史】
【尉迟寺===========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在此屯兵】
【“第一村”新发现========今天在村落中央发现中心广场】
【“中国原始第一村” ==亳州晚报】
“中国原始第一村”尉迟寺村位于蒙城县许疃镇的东南部,是由原毕集村和大赵村合并而成,省道305线穿过此村。位于毕集村东的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为原始社会中晚期遗存,距今4500年至5000年。主要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在“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名列第四,2001年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5年初,尉迟寺村被认定为安徽省第九批千年古镇、古村落。
【尉迟寺遗址】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许疃镇毕集村东150米,已有5000年历史的前人类文化遗址。尉迟寺遗址是原始社会新器晚期聚落遗存,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在此屯兵而建遗址地上曾建有一寺,相传是,故称"尉迟寺"。遗址中的红烧土排房是中国已经发现的最完整、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史前建筑遗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从1989年起,先后进行了13次发掘,在1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清理出房迹78间,墓葬300余座及大量的灰坑、祭祀坑等。尉迟寺遗址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2001年7月17日,尉迟寺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尉迟寺遗址被考古专家定位为一级部落。
【今天:“原始第一村”遗址》2001年考古专家对进行了第二阶段发掘,中国原始第一村出土了大量的儿童瓮棺葬、陶杯、陶器、红烧土排房等文物,并在村落中央发现一个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大型中心广场,圆形,用红烧土粒铺设而成,表面光滑,厚10厘米,从剖面可明显看出人工铺垫的迹象。这次清理出的15间红烧土房,面积从2平方米到20多平方米不等,总长度达75米,与先前出土的几间红烧土房相对接。整个村落呈现为由3排平行主体房屋组成的"丰"字型格局,表明这个村落在建设前有过统一规划,加上村落中央的大型广场和外围大型的环形濠沟,形成一个宏大的整体格局。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7-30 13:56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折叠[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3)】
【中国"东南第一洞"====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太极洞“】
【”太极洞“======"天下四绝"之一】
【民谚:"黄山归来不看山,太极游完不看洞"】
【地址:苏浙皖三省交界==广德县石龙山】
。广德太极洞风景区。
太极洞有"东南第一洞"的美誉,坐落在安徽广德市境内,明代大文学家冯梦龙把太极洞誉为"天下四绝"之一,和江苏宜兴市的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位置邻近并与之齐名,是江南旅游线上探幽揽胜的佳境。2001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是中国有名的道教道场之一。太极洞有“东南第一洞”的美誉,坐落在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境内,明代大文学家冯梦龙把太极洞誉为“天下四绝”之一。2001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是中国有名的道教道场之一。安徽广德太极洞 ,古称“长乐洞”、“广德埋藏”,全长5400余米,属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之一,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安徽省广德县石龙山内,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正式对外开放,景区总面积22平方公里,中心面积2.2平方公里,分旱洞.水洞两部分,其中溶洞开发面积14万1千平方米,洞内拥有大小景点500余处,景色奇妙、瑰丽,具有险峻.壮观.绚丽.神奇的景观特色,集全国溶洞之精华,
【《中国石林》“天下一绝”:太极洞】
太极洞距广德县城38公里古称“长乐洞”、“广德埋藏”全长5400余米属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之一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安徽省广德县石龙山内总面积4.1万多平方米是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早在二千多年前即被称为“天下一绝”,《中国石林》称道"桂林山水,广德石洞",民间有"黄山归来不看山,太极游完不看洞"之说。
【“太极洞“==汉唐以来渐成旅游胜地】
太极洞形成于二亿五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早在2000多年前即是人们游览猎奇的理想场所至今洞内仍保存着宋朝范仲淹明代吴同春游历时的碑刻。一九八四年经安徽省广德县人民政府组织筹备开发太极洞。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正式对外开放。 太极洞自汉唐以来渐成旅游胜地。据史载宋范仲淹在广德任职时为该洞题过诗宋元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挥毫于洞壁题刻于岩上。其壁上的摩岩石刻琳琅满目苍劲有力仅初步查明赞誉太极洞古诗和游记就有十多篇。它是全省历史最久的旅游岩洞。明代冯梦龙把“广德埋藏太极洞、钱塘江潮、雷州换鼓、海市蜃楼”称之为天下四绝。太极洞自1986年开发以来洞外景观已建有砚池湖、范公亭、天游亭、怀古台、卧龙桥、实相院、洞宾楼、太极山庄等配套设施。2000年来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有“黄山归来不看岳太极游后不览洞”、“名绝天下世界奇观”之赞誉真所谓“天下四绝”也。
动图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7-31 09:35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4)】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志》记载合肥遗迹1:合肥故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合肥三国遗址=合肥故城】
【自2006年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外游客2万人】
【三国遗址公园已成为:一座三国军事历史博物馆】
三国遗址:合肥故城
合肥三国遗址公园,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公园路。于2006年9月28日对外开放。公园占地530亩,南临肥水(古施水)故道,西邻鸡鸣山、将军岭。园内空气清新,景色秀丽,三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拥有新城文物陈列馆、金虎台、聚贤堂、满宠草堂、征东门、东侧门遗址、练兵指挥台、兵器铸造窑址、屯兵营遗址、饮马池、时光隧道等景点。称”三国故城“。
《三国志》刊登: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建安四年,孙策取合肥,以顾雍为合肥长。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后曹操表刘馥为扬州刺史,刘馥占领合肥。自后孙权屡攻合肥不克,太和六年,满宠更治新城。终吴之世,不能有淮南尺寸之土。合肥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
“合肥曹魏新城遗址”】
合肥这座旧三国城已有1800年历史,新城始建于公元230年,是在原汉代合肥城之外新建的城址,所以称之为“新城”。现地表有14个土墩和连续的墙基,周长1.5公里,面积约10万平方米。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曹魏新城遗址“在今鸡鸣山北,有故址,围三里,共一八墩,在城西北”。合肥曹魏新城遗址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合肥市西北郊庐阳区三十岗乡的三国新城遗址公园中,是合肥最古老、最完整的历史遗存。在素有“三国故地”的合肥,这座三国故城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也是目前全国保存最为完整、极具史学价值和军事研究价值的三国时期城址。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1 14:02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5)】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志》记载合肥遗迹2:逍遥津】
【《三国志》:"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
【《中国历史战例》:知名以少胜多《逍遥津战例》】
【第九届中日韩三国围棋名人赛:在逍遥津公园开枰】
张辽威震逍遥津:
《三国演义》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描述:公元215年八月,孙权乘曹操西征张鲁之际,亲自率兵十万进攻合肥。当时合肥城内仅有张辽、李典、乐进及薛悌等率七千余人驻守。曹操预先写了一道命令,封于木函中,要护军薛悌“贼至乃发”,按计行事。命令内容为:“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张辽认为应当趁吴军立足未稳时主动出击,经过说服其他将领后,决定出战。次日晨,张辽率领八百敢死队冲入敌阵,由于吴军毫无准备,张辽连续击杀数十人,并斩杀了东吴的陈武等两员大将,直逼孙权帐下。孙权大惊,仓促间登上土垒自守。吴军虽迅速包围张辽,但张辽毫无惧色,左冲右突,杀出一条血路,并带领麾下数十人冲出包围。随后李典也带人接应,双方激战至中午,吴军伤亡惨重,士气大挫。张辽见目的达到后率众回城加强防卫。最终,孙权因无法破城而撤军返归。由此一战,留下张辽威震逍遥津。:
【张辽英雄形象】
张辽在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有塑像。一尊持枪跃马的张辽青铜塑像,是南大门进入公园首先看到的景观。塑像高达5米,底座上有“威震逍遥津”五个大字。
【今日逍遥津】
此次“逍遥津提升改造”的一大亮点就是将引入智慧游园功能,建成后将为游客们提供人脸识别、语音导航等一系列新的游园体验。也正因为新增了这些游园功能,在建设中也面临着穿插施工、调度复杂等实际困难。园内正全力施工,争取早日还给市民一个更美丽、更智慧的城市公园。“合肥古迹何处寻 张辽威震逍遥津 ”。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2 14:04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6)】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三国志》记载遗迹:合肥古城3:教驽台】
【《三国志>:曹操在此"教强弩以御吴舟师",故名"教弩台"】
【教驽台:魏主曹操四次到达合肥,在“点将台”临阵指挥】
【昔日“魏主教弩台”旧址,今天香火萦绕”明佛教寺“】
教弩台==点将台
教弩台,亦名“点将台“,在合肥市内淮河路东段北侧。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的明教寺即在此。在高5米,面积4260平方米的"古教弩台"上。史载,三国鼎立时期,魏主曹操四次到达教弩台,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点将台”,台基陡峭,边缘勒以砖石,东汉末年曹操在此"教强弩以御吴舟师",故名"教弩台",1981年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弩台为当时曹军将士饮水之源。听松阁是曹操"望敌情、运筹帷幄、纳凉休息"之所.周围松拍挺拔,浓荫蔽日。梁武帝时又在台上建有铁佛寺。唐大历年间(公元776年前后)又重修扩建,定名明教院,至明代改为明教寺。后毁于战火。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6年)太平天国遗老袁宏谟(法名通元上人)云游募化,按原样重建,至今。
【《三国志》:三国时代合肥教弩台】
在合肥处处可以看到三国时代留下来的遗迹。除了逍遥津古战场,还有位于在淮河路东段北侧的教弩台,也是值得人们一游之处。教弩台原在合肥城之外,宋朝时候,合肥城扩建,“教弩台“和”逍遥津“一样,都被圈入城内,成了合肥城内的著名景点。魏将张辽屯兵教驽台台上,教强驽手五百人,以狙击东吴水师,教弩台因此而得名。
【佛教名寺:明教寺(教弩台旧址)】
合肥教弩台高近5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周围城砖镶砌,外观俨然是一座方形城堡,显得古朴而雄伟。梁武帝萧衍晚年信奉佛教,在各地大建寺庙,于是一座佛寺也就在教弩台上拔地而起,当初名为“铁佛寺”。至明代改为“明教寺”,后毁于战火。现存的“明教寺”主体建筑乃是太平天国遗老袁宏谟削发为僧后云游募化而重建。因此,这里既是教弩台旧址,又是香火萦绕的佛教名寺。到此一游:既可烧香,又可怀旧。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3 14:06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7)】
[国家历史名城建筑示范县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寿县古城=======中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
【寿县古城=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
【寿县古城=古水利工程明珠:关城门,水不入,大雨天城内无积水】
寿县古城 
寿县古城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寿县古城始建于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盘式布局的一座宋城。寿县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现城内总面积3.65平方公里。今淮南寿县,古称寿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曾10次为郡,并屡为州郡治所。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断进行整修。是中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比山西平遥古城还早100年。古城基坚墙固,气势雄伟,迄今保存完好。今城墙为南宋宁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统许俊重筑,墙砖面亦常见"建康许都统造"字样。与城墙有密切关联的"舐犊情深"、"刘仁赡死节守城"、"当面锣对面鼓"、"门里人"、"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美好传说,伴随各城流传。1958年,寿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遗迹:寿县古城呈方形】
淮南寿县古城,平面略呈方形,面积三点六五平方公里,城墙周长七千一百四十七米,墙高8.33米,宽6.66米。各城门均有内外云梯与城堡连接。城外东南两方有护城濠,宽约六十余米;城北淝水环绕,城西为尉升湖。城有四门,东为宾阳门,南为通淝门,西为定湖门,北为靖淮门,各按地理位置取其名。有角楼八所,翼然立于城上(现均已倒塌)。王安石至淮上古城,有《寿阳城晚眺》诗:"楚山重叠矗淮滨,堪与王维立画勋。白鸟一行天在水,绿芜千障野平云“。宋人张文潜《题寿阳楼二绝》有句:"渺渺长淮去不休,行人独上寿阳楼";"长淮不断水悠悠,楼下行人淮上楼"。苏轼过此,作《寿阳岸下》,诗去:"街东街西翠幄成,池南池北绿栈生,幽人独来带残酒,偶听黄鹂第一声。"
【寿县古城:水利工程明珠==关上城门,滴水不入】
城内原建有涵道,与城外相通。东西涵看墙之上,分别镌有"崇墉障流"、"金汤巩固"字样。涵口之上筑有月坝,与城墙等高,既利于城内积水的排出,又能在洪水季节堵阻外水倒灌入城。洪水泛滥时,只要关上城门,滴水不入。同时,通过涵口观察水位,还可以比较城内外水差。这一水利设施,曾被誉为古水利工程的一颗明珠。
【寿县古城:天下倾盆大雨,城内地面无积水】
寿县古城古水利工程的一颗明珠:天下倾盆大雨,城内地面无积水。因为,这座城有先人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统,使今天的寿县老百姓说:天下大雨,城内无水。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4 14:00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8)】
【国家历史农业水利工程示范县========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中国历史农业水利工程示范县:=========寿县安丰塘】
【安丰塘始建:公元前597-公元前591年,誉为 "天下第一塘"】
【安丰塘功能;储==灌==农业保丰收=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安丰塘创建人:===========春秋时期楚国丞相孙叔敖】
安丰塘
安丰塘,古称芍陂(音quèbēi),又称期思陂,中国淮河流域古今重要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中部地区,史载由春秋时期楚国丞相孙叔敖建于楚庄王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7-公元前591年),古时候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与后来的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隋唐以后设置安丰县。因此被称为安丰塘。安丰塘 位于寿县戈店乡,古称芍陂。春秋中叶楚相孙叔敖督修,距今2500余年,为我国第一个大型陂塘建设工程。北堤外建有孙公祠(孙叔敖祠),现存殿宇、碑库各3间,石刻19块,碑文记述芍陂地理位置、水源、灌区分布、用水规划及历代整修情况。建国后,通过大规模整修扩修,古塘芍陂旧貌换新颜,水面5万亩,灌溉面积由民国时期的8万亩增至63万亩,塘周25公里,堤坝内坡全由石块铺砌,塘内烟波浩渺,堤岸绿柳成荫。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2015年10月13日,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寿县县长程俊华接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证书。
【天下第一塘之畔---楚相孙叔敖纪念馆】
孙叔敖纪念馆,又名楚相祠、芍陂祠、安丰塘祠等。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风景秀丽的安丰塘北岸,为后人纪念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兴修千年水利工程安丰塘所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的重要附属建筑。据《水经注》“淝水”条曰:“水北经孙叔敖祠下”,推知古祠始建年代最迟不晚于北魏,距今已逾一千五百年。如今古祠,占地2576平方米,建筑面积525平方米,存有山门、还清阁、大殿东西配殿、碑廊等古建筑物。内部孙公圣迹展,芍陂史迹和近日安丰塘专题展览、展品众多。内部丰富,环境优美,绿荫叠翠、鸟语花香,游人至此睹物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安丰塘(芍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安丰塘(芍陂):从此,成为安徽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联合国大坝管理委员会名誉主席托蓝及西德、美国、罗马尼亚等国专家学者均来这里参观考察过。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5 14:00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3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19, )】<, /SPAN>
【2025年安徽省十佳新发现:==芜湖市繁昌区五华山摩崖石刻】 
【相传:见此山脉形似五龙戏珠,故起名为“五华山”】
【相传:“先主五华,后主九华”把“两山”紧密联在一起】
【摩崖石刻:石刻由宋代佛教人物造像及碑刻组成】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技术、记事方式】
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五华山隐静禅林风景区
芜湖五华山隐静禅林风景区地处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平铺镇,位于山腰的隐静寺始建于晋,距今已有100年的历史,1800年的历史沧桑,1800年的风雨洗礼,铸就了今日的千年古寺。隐静寺由杯渡禅师亲手创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他的修佛道场,也因此,五华山又称为“隐静山”。从古至今以“隐静禅林”、“江东第二禅林”著称于世。
相传地藏王在寻找修炼佛法的住处时,见此山脉形似五龙戏珠,故起名为“五华山”,地藏王“先主五华,后主九华”把五华山和九华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两者系称姊妹山。故而 五华山静寺始建于晋,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隐静寺由杯渡禅师亲手创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他的修佛道场,也因此,五华山又称为“隐静山”。“隐静禅林”是繁昌的古“十景” 之一,得名芜湖五华山隐静禅林风景区。名称沿用至今。
【五华山隐静寺】
五华山隐静寺始建于晋,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隐静寺由杯渡禅师亲手创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他的修佛道场,也因此,五华山又称为"隐静山"。"隐静禅林"是繁昌的古"十景" 之一。
【地藏王正殿】
地藏王菩萨,又称金乔觉(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乔觉时年二十四岁,出家剃发为僧。唐代的中国佛教,如日丽中天,吸引了一些日本、新罗、高丽、百济等国的僧人来华求法。金乔觉出家后,即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 地藏王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即传说的地藏王菩萨诞辰之日,各地前来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五华山发现“宋代摩崖石刻”】
石刻由宋代佛教人物造像及碑刻组成,碑刻文字有不同年号,与人们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8-6 13:59
发布于安徽
来自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120)】
【“2025国家十大考古遗址公园”===安徽蚌埠市双墩考古遗址公园】
【双墩刻划符号:在7000多年前,充分显示:早期文字的形成刻划符号】
【双墩刻划符号:淮河流域符号体系对甲骨文的形成,应产生过很大影响】
【墩刻划符号:对商代文化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墩刻划符号:淮河中游地区已显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蚌埠双墩遗址
2025年6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10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蚌埠双墩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墩遗址位于蚌埠市淮上区,遗址公园包含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距今约7300年的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和距今约2600年的双墩春秋墓。遗址出土的600余件刻划符号涵盖了生产生活、天文历法等诸多领域,是汉字的重要源头之一。双墩遗址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双墩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总面积98.61公顷。
【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
双墩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是一处距今已有73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遗址台地的面积(遗址的中心区)约12000平方米左右。出土了陶器、石器、蚌器、骨角器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陶塑人头像国内罕见,历史研究价值高。双墩遗址出土的600余件刻划符号,是迄今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发现的年代很早、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考古资料,透露出文明起源的曙光,是研究淮河流域史前先民生活重要材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探源的重要资料之一。
【======【双墩刻符-简介】======】
安徽省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630多个符号,在中国刻划符号体系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8000年前的贾湖刻符、到7000年前的双墩符号、5000年前的大汶口符号、4000年前的龙虬符号,构成了淮河流域符号体系。淮河流域文化对商代文化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河南南部、安徽西北部正是夷夏商交会地带,也是先商文化的最南分区,因此,淮河流域符号体系对甲骨文的形成,应产生过很大影响,在中国文字史、汉字起源史上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