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的2025年第三季度例会指出,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今年以来,A股三大主要指数集体走高,总市值超百万亿元,单日成交额一度破3万亿元,交投活跃,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愈发显著。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既是投资者信心回暖的鲜明体现,也印证了深化改革的成效,展现出资本市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从根本上看,我国经济稳中有进、制度持续完善、资金生态优化,这三大支撑协同发力,共同筑牢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根基,为市场行稳致远注入不竭动力。
首先,国内经济稳中有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是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最大底气。
稳中向好的经济形势为市场筑牢坚实的价值根基,这是资本市场“稳得住”的根本前提。今年以来,国内经济运行平稳,主要指标好于预期,生产需求稳定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特别是在产业结构层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并举,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作为经济的微观载体,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价值创造的源泉。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整体向好,尤其是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公司总体营收增速明显,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领域表现亮眼。这也直观反映了经济内在韧性与产业动能转换的深度,凸显出高质量发展为市场注入的确定性。
其次,我国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各部门精准施策形成监管合力,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夯实制度根基。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向被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4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7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在此形势下,金融监管部门协同发力、系统谋划,合力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中国人民银行优化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中国证监会则持续推动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落地实施,不断完善支持资本市场的长效机制。正是这一系列的稳市制度安排,充分释放了政策协同效应,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