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信息 安徽从“十三五”末的3.87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06万亿元,连续跨越4万亿、5万亿两个台阶,预计五年增量达到1.4万亿元。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介绍,“十四五”期间,安徽主要指标在全国位次前移,区域创新能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进出口总额、实际对外投资、境内上市公司数等稳居全国前10位、均居中部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市场经营主体数、人民币贷款余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年均增速位居长三角地区第1位。
安徽聚焦“四个面向”开展技术攻关,一批世界级原创成果加速涌现。
“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领跑全球,“本源悟空”刷新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东方超环”创造“亿度千秒”新的世界纪录,“天都”双星实现绕月编队飞行,这些都能代表国家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掰手腕”。
全国首个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获批,这些都有力提升了安徽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地位。
与“十三五”末相比,当前,安徽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7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长7.6倍,超八成的研发经费和科技攻坚项目、超九成的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都由企业牵头。
现代化产业体系迭代升级
突出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安徽不断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先进结构材料4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秀率居全国第3位;汽车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奇瑞集团跻身《财富》世界500强并成功上市。
布局建设合肥量子科技、芜湖低空经济等1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量子产业集聚相关企业100余家,数量居全国首位;全国首个可训练万亿级参数规模的国产化算力集群建成运营;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获批建设,低空经济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6.1%,2024年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3.6%,新兴产业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安徽加快推动煤电、钢铁、有色等领域智能改造、绿色改造步伐,培育全球“灯塔工厂”5个,建设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个,创建国家绿色工厂311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传统产业加速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用市场的逻辑想事、资本的力量谋事、平台的思维干事、生态的理念成事。安徽建机制、聚要素、促落地——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出口量全国第1;显示驱动芯片市占率全球第1,DRAM存储器产能全国第1;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升至全国第5;量子科技产业集聚度稳居全国首位,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低空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一方阵。
此外,安徽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构建一流产业生态的重要内容,创造了“近悦远来”的金招牌。“十四五”以来,长鑫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大众科技研发中心、合肥国显8.6代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等一大批百亿级的重大项目落地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增长超过3.9倍。刘一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