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71)】
【中共安徽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
【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1923年11月成立】
【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是安徽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直属党中央领导】
【革命纪念馆:安徽第一面中共党旗纪念园(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
1923年,在上海大学读书的安徽省寿县青年曹蕴真、薛卓汉在邓中夏、瞿秋白、张太雷等人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11月,曹蕴真、薛卓汉等人根据上海党组织的指示,从上海返回家乡寿县发展党组织。他们在课堂上传播救国救民的真理,同时把进步教师、学生和农民组织起来与反动势力斗争。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多,在寿县地区建立党组织的条件逐步成熟。1923年冬,根据党的指示,曹蕴真会同共产党员薛卓汉、徐梦秋,从上海返回家乡从事发展党组织的任务。他们先后介绍了上海大学学生方运炽、小甸集小学校长曹练白和在宣城省立第四师范读书的陈允常等人入党。根据党中央指示,曹蕴真等人在小甸集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了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曹蕴真任特支书记,徐梦周任宣传委员,鲁平阶任组织委员,直属党中央领导2。
【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
安徽淮南寿县寿县小甸镇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重温红色革命足迹。寿县小甸镇是安徽省党的火炬最早点燃、党的旗帜最早举起的地方。
【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特支纪念馆陈列室】一栋茅草屋记录了小甸集特支成立时的场景。1923年冬,寿县的党员们在一盏煤油灯下,在画有镰刀、锤头的旗帜下,举起拳头庄严宣誓,他们时刻准备着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中共小甸集特别支部纪念馆】馆长韩志坚介绍,寿县地区和寿县青年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的革命骨干较多,并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因而能建立安徽省最早的中共组织,安徽第一面党旗就展露在寿县小甸集。寿县早期党、团员在全省各县中人数最多,在工农商学各界群众中广泛宣传革命思想,进一步推动了全县以至全省的革命运动。
【中共小甸集特别支部:组织情况】1922年春,在寿县小甸集任教的曹蕴真,联系在外地入团并在假期回乡的学生为骨干,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甸集特支,书记曹蕴真,团员先后有徐梦周、鲁平阶、胡宏让、徐梦秋、徐德据等,直属团中央领导,为小甸集特支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当年中共二大召开的时候,全国有党员195人,寿县籍党员有6人。1923年冬,共产党员曹蕴真、薛卓汉、徐梦秋根据党的指示在寿县小甸集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了安徽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直属中央领导,特支书记曹蕴真。
【寿县青年:加入共产党的比例在全国最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寿县建团、建党之后,先后选送一批优秀青年赴苏联、赴上海大学、广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和黄埔军校等地学习,努力培养革命骨干。他们积极参加加入共产党的比例在全国最高国民革命运动,大多数都到北伐前线工作,不少人参加了北伐军的战斗,为掀起大革命的高潮作出了重要贡献。寿县青年在黄埔军校、广州农讲所表现突出,加入共产党的比例在全国最高。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6-19 14:17
发布于 安徽
来自 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72)】
【[彭雪枫: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
【彭雪枫: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彭雪枫:参加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战功赫赫】
【彭雪枫: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1944年9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出生在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耕读世家的彭雪枫,在少年时代即有豪侠之气。他刻苦读书、练武,在一次惩治豪强后,彭雪枫远赴他乡求学。投身革命后,他做过秘密工作、工运农运工作、统战工作,后从事军事工作。他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许多著名战役,在血与火的军事斗争中成长为红军著名将领。抗日战争中,他先后担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在同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作战中,彭雪枫机智勇敢,英雄善战,屡建奇功,留下了一串串光辉的足迹和许多传奇故事。
【彭雪枫(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他投身革命20年,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抗战胜利前夕,彭雪枫在一次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7岁。
【革命历程足迹】1938年,彭雪枫创办《拂晓报》和他精心创立培养的拂晓剧团和骑兵团,被称为“彭师长的三件宝”;1941年5月,为了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彭雪枫与战士同挖土、同拉绳,修建“新四井”;1943年8月,淮北连降暴雨,圩堤多处决堤,当时身患胃病的彭雪枫率先跳入水里堵缺口,带领军民并肩战斗,加固圩堤……在纪念馆内的每一处角落,都能看到彭雪枫当年战斗生活、拥政爱民的珍贵画面
【河南省彭雪枫将军纪念馆 ==河南省夏邑县】
为了纪念彭雪枫,在安徽省宿州市、蒙城县等地均建了彭雪枫纪念馆,或以雪枫命名的公园或学校。创建《拂晓报》。
【安徽省彭雪枫纪念馆 ---===安徽省宿州市】
坐落在宿州雪枫公园内的彭雪枫纪念馆于1986年建馆,是由于年久失修,馆内房屋有的已漏雨,并出现展板霉变、图片缺损等情况。这次维修改造包括纪念馆的维修、纪念馆展厅改造、庭院内改造、纪念碑广场改造、电力线路改造等五大部分。
【江苏省雪枫纪念馆 ------江苏省宿迁市】
彭雪枫铜像两侧的两块石碑,一碑介绍彭雪枫的生平事迹,一碑记叙建造纪念馆的经过.迎面是彭雪枫的高大铜像,耸立于晶莹剔透的花岗石基座上,
【雪枫墓园(彭雪枫烈士陵园】
雪枫墓园(亦称雪枫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境内,滨临景色秀美的洪泽湖风光带。距县城约25公里,距宿迁市区70公里,属人文风景旅游区。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6-20 14:07
发布于 安徽
来自 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73】
【海鸥将军千古:勇杀日寇,远征滇缅,铁血昆仑:戴安澜】
【戴安澜:从士兵到将军,浴血疆场为抗日】
【戴安澜:域外驱倭沙场殒命==铁血将军】
【戴安澜:满腔忠义,名扬中外壮烈殉国,时年38岁】
【戴安澜:入选“100位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英模”】
他十年军旅,从士兵到将军,浴血疆场为抗日;他远征滇缅,铁血昆仑,勇杀日寇一指间;他满腔忠义名扬中外,毛泽东为他作诗悼念,罗斯福送上赞美之词……他就是铁血将军戴安澜。
戴安澜,安徽无为人,1924年投笔从戎,1925年考入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后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后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先后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桂南昆仑关战役等战役战斗。在鲁南会战中,戴安澜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89师副师长。在昆仑关大战中,戴安澜指挥有方,重伤不下火线,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取得重大胜利。
1942年3月1日,应盟军要求,中国政府组建远征军,远征缅甸。3月,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同古保卫战打响以后,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虽是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师长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敌人的猛烈进攻,造成伤亡猛增,掩体被毁。戴安澜指挥将士利用残垣断壁、炸弹坑继续抵抗。他还采取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敌人到达50米处时,才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或用手榴弹集中投掷,或用刺刀进行肉搏。同古一战,第200师以仅9000人的队伍,竟抗击两万多日军达12天之久,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使日军遭受了南侵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挫败。这也是远征军入缅作战的首次胜利。战斗结束后,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由于缅北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戴安澜终因缺乏药物医治,伤口化脓溃烂,在缅北距祖国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壮烈殉国,时年38岁。
1943年4月1日,国民党政府在广西全州湘山寺隆重举行有1万多人参加的国葬。当时的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毛泽东亲笔题写挽诗《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即同古)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2009年9月,戴安澜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胡北)
【戴安澜烈士墓】
戴安澜烈士墓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赭山公园,占地面积336平方米,是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一九四三年四月一日,在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国葬仪式,由国府特派代表李济深主持,国共两党领导人纷纷书赠挽诗、挽词和挽联。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似南京忠烈祠。 1943年的秋天,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 故乡:安徽芜湖故里。
【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遗属颁发《光荣证》】
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 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解放后,戴安澜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故居】
地址:位于安徽省无为市洪巷镇练溪社区风和村===“戴安澜故居”。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6-21 14:10
发布于 安徽
来自 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74)
【张治中: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推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张治中:率部参加上海"一·二八"之役,曾予日军以沉重打击。】
【张治中:唯一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将领】
【张治中:利用影响力,全面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张治中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
张治中(1890.10.27~1969.4.6),原名本尧,字文白。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安徽省巢县人,著名爱国将领,黄埔系骨干将领,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1969年4月6日,因病逝世。
张治中生于1890年10月27日(清光绪十六年九月十四),其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手工业者。
曾一度到欧美进行考察。1928年7月后历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同时兼任教导第二师师长,参加蒋介石对冯玉祥、阎锡山等的战争。1932年1月兼任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上海"一·二八"之役,曾予日军以沉重打击。1933年12月任国民党第四军总指挥,率军入闽,参与围攻福建人民政府,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他主张和平解决。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参加上海"八·一三"抗战(淞沪会战),取代何键担任湖南省主席。1949年4月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国共产党代表谈判,双方议定了《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此协定遭国民党政府拒绝后,接受了周恩来的恳劝留在北平,并发表《对时局的声明》。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并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著有《张治中回忆录》等。
【张治中故居
故居位于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由故居和桂翁堂组成。坐落在洪家疃村旁黄麓师范校园内。1989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确定为巢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治中故居大厅水泥地面是水磨石地板。地板中央依稀可见一幅图案--五只蝙蝠捧着一个变体的"寿"字,周围点缀着祥云。"这叫'五福(蝠)捧寿',寓意'福寿吉祥'。它是采用中国元素,利用德国技术做成的。"客厅里陈列着介绍张治中将军生平的图片资料,每幅照片都记录着一段故事。位于大厅左侧的卧室按当年的样子摆设,再现将军在此生活的情景。在故居的院子里,还有棵将军亲手栽植的梓树,枝繁叶茂,有两人合抱那么粗。
2019年10月7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6-22 14:45
发布于 安徽
来自 微博网页版
1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 每日一景(75)】
【中国历史伟人=屈原=纪念屈原日:每年农历:5月初5]屈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
【屈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中国历史纪念屈原===端午节】
【纪念屈原===端午节家家户户悬艾】
【纪念屈原===端午节龙舟竞渡】
【纪念屈原===端午节吃粽子】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史记》及《楚辞》记载:屈原一生两次被流放,第二次流放至江南,其中“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至今九年而不复”的诗句,表明屈原曾在陵阳停留过。尽管学者们对《哀郢》中“陵阳”的解释虽有争议,但多数研究者认为此乃《汉书·地理志》所指的“丹阳郡陵阳县”(今石台县、黄山区(太平)、青阳县、泾县、宣城等地)。 免费编辑
【【2020年11月26日{青阳屈原纪念馆}---开馆】】2025-03-24 08:19池州日报:3月21日上午,青阳屈原纪念馆开馆仪式在陵阳镇举行,中国屈原学会多名专家及湖北秭归、湖南汨罗、河北唐山和池州本地众多屈学界人士参加。青阳屈原纪念馆位于青阳县陵阳镇兰溪福苑·开馆。青阳县屈原文化园,于2023年7月动工,2024年12月建成,共建有五层,负一层为兰溪·墨香厅,一到四层依次为陵阳焉至厅、九年不復厅、不忘初心厅和屈子讲堂。馆内藏有《哀郢》典籍、楚辞研究手稿等珍贵文物;用科技手段复原屈原行吟陵阳的三维场景,让历史可触可感;设立“屈子讲堂”,将邀请屈学专家开坛授课,让屈原“独立不迁”的品格浸润人心。
[九华山(陵阳)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出一本《论文集》中众多资料:大家确认为《哀郢》中的”陵阳“就是池州,当时池州就在楚国境内。“当陵阳之焉至兮”,“至今九年而不复”,在这九年里,屈原在这片山水中创作了《哀郢》、《远游》、《招魂》、《离骚》、《九歌》。今天还有屈子的后人在陵阳。只在这”富贵陵阳镇“里。据《史记》及《楚辞》记载,屈原一生两次被流放,第二次流放至江南,其中“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至今九年而不复”的诗句,表明屈原曾在陵阳停留过。尽管学者们对《哀郢》中“陵阳”的解释虽有争议,但多数研究者认为此乃《汉书·地理志》所指的“丹阳郡陵阳县”(今石台县、黄山区(太平)、青阳县、泾县、宣城等地)。
【纪念屈原===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泛被接受的是纪念屈原的说法。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将端午节作为他的纪念日3。
【纪念屈原===端午节家家户户悬艾】
悬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纪念屈原===端午节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浓郁的汉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纪念屈原===端午节吃粽子】
据《续齐谐记》记载,楚国贤臣屈原忠而被黜,因国亡而投泪罗江自尽。楚人哀之,每年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风土记》说:“仲夏端五为浴兰节。荆楚人并以竹筒贮米,沉水以祭屈原。”《清嘉录》云:“研竹筒粉米裹以楝叶,美以灰水渍使白色,五月朔日煮食。”《琐事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阳食粽,并作草药汤沐浴。”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6-23 12:39
发布于 安徽
来自 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 每日一景(76)】
【安徽历史名人景点:段祺瑞故居 -】
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今安徽省合肥市)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
【北京市段祺瑞旧居】现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位于仓南胡同。此宅原为清代康熙皇帝第二十二子允祜府。北洋政府时期,该府被段祺瑞所得。宅院占地22642平方米,段居此时,对原府进行改建。日军占领北京时此宅为日本情报机关占据,抗战胜利后又被国民党国防部所属机关占用,解放后成为单位宿舍。现在仅存的面积已大大缩小,四周在19世纪70年代末盖了许多六层宿舍楼。
【段祺瑞墓】1936年11月5日,大殓,林森、居正、于右任、吴忠信、张治中等国府要员亲临吊唁。直到1964年,段祺瑞的生前好友、老部下章士钊出面,协助段家,将段祺瑞的灵柩移葬于北京香山万安公墓。汉白玉石墓碑上是章士钊先生题写碑文:段公芝泉、母张佩衡之墓,男宏业、宏范及诸孙敬立。这是一座很普通的坟茔,墓碑不大,墓地窄小,四周也没有护栏。
【合肥段家祠堂】
合肥段家祠堂当年坐落于今淮河路、六安路交口西北角,庞大的建筑群分为祠堂、公馆、花园三部分,占地200多亩,雕梁画柱,不一而足。据说,整个建筑群共花费6万多块银元。合肥民俗专家牛耘介绍,当年的段家祠堂是合肥留存的古建筑中唯一使用琉璃瓦的,规格非同寻常。解放后,段家祠堂曾作为军管会临时驻地,后转作他用。1974年,因失火,导致段家祠堂被毁。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6-24 14:15
发布于 安徽
来自 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 ======每日一景(77】
【中国革命历史切记:1941年“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发生时间:1941年1月6日】
【皖南事变发生地点:安徽泾县茂林地区】
【皖南事变奋战时间:新四军奋战7昼夜】
【皖南事变全过程】
自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动方针后,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夏秋遭到失败后,又把中心转向华中。1940年6月至9月初,国共两党就中共合法地位、八路军新四军扩编问题、作战区域划分问题展开谈判,因蒋介石坚持八路军、新四军开至黄河以北而陷入僵局。此时,日本急欲结束中日战争,抽身出来进攻太平洋地区英、美、法等国的殖民地,对蒋介石再次展开诱降活动。德国驻华大使也劝蒋介石投降日本。英、美等国因需要中国牵制日本,对国民党尽力拉拢。国民党顽固派认为局势对己有利,加紧制造新的反共磨擦。
1940年10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总参谋长何应钦、白崇禧致电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和新四军军长叶挺,污蔑中共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反将抗战以来华北、华中各地磨擦事件的原因归结于八路军和新四军,并强令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企图与日军配合夹击消灭八路军、新四军。11月9日,为坚持团结抗战,中共中央令新四军驻皖南部队开赴长江以北。12月10日,蒋介石密令国民党军队围歼新四军部队。1941年1月6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奋战7昼夜,除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1月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把被扣押的新四军军长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它是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
在皖南泾县西北处,有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依水,风光如画的地方--云岭。 1938 年春到 1941 年春,新四军部队在这里从两万人发展到九万多人,因而人们把云岭称为新四军的摇篮"。 1941 年元月,新四军在此惨遭国民党伏击,损失惨重,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周恩来痛心疾首,写下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皖急!" 的诗句。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皖南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十五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陵园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05年)、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6-25 14:14
发布于 安徽
来自 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 每日一景(78】
【民族精英, 忠贞爱国 ;追求进步,人民英雄======冯玉祥】
【冯玉祥: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
【冯玉祥:1933年5月,在察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
【冯玉祥:1948年1月1日被选为民革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址:葬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西麓#】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 (今安徽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之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滦州起义。1921年7月后任陕西督军。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并将所部改称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926年在直奉联军进攻下通电辞职。1926年3月赴苏联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国国民党。9月17日在绥远五原誓师,率领西北军出潼关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3月与阎锡山组成讨蒋联军,中原大战失败后隐居山西汾阳峪,后隐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1935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周恩来总理在悼念冯玉祥将军时称:"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6-26 14:07
发布于 安徽
来自 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华徽网==========美好安徽============= 每日一景(79)】
【卫立煌:任全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届常务,民革中央常委】
【卫立煌: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新华社:“卫立煌香港返回大陆”这一爆炸性新闻引起世人关注】
【美国: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称其为"常胜将军"】
【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称其为"支那虎将 "】
卫立煌(1897年2月16日------1960年1月17日),字俊如,又字辉珊,安徽省合肥县人,中华民国高级将领,国军陆军二级上将军衔,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虎将"。取得了中原大战中击败石友三解除南京之围、鄂豫皖"围剿"、镇压"闽变"分路暨主功、击败冈村宁次收复郑州、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含强渡怒江战役)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忻口会战亦破坏了日军的作战计划。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称其为"支那虎将 "。史迪威在回忆录中称其为国民党军队中最能干的将领,美国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称其为"常胜将军"。因没有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随即出走香港。后拒绝去台湾,1955年3月14日,卫立煌夫妇和几位随从自香港九龙密抵澳门,次日天刚放亮,卫立煌一行自香港抵达拱北(今珠海)码头回归故土。【毛泽东来电报】同日上午9时许,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副书记林李明给卫立煌送来毛主席的复电:
卫俊如先生:
三月十六日电报收到。先生返国,甚表欢迎,盼早日来京,藉图良晤。如有兴趣,可于沿途看看情况,于本月底或下月初到京,也是好的。 毛泽东 三月十七日
建国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
1960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卫立煌故居】
卫立煌故居位于合肥市,建筑群仅存门屋三间,整体坐北朝南,三进两院布局,分布有厅堂、厢房、厨房以及内院、水井等生活设施,型制为合肥地方传统特色的砖木民居建筑,东北角原建有一座三层青砖洋楼,现已不存。设计单位根据发掘报告已经完成了图纸的设计整理工作。卫立煌故居将与包河区绿色港湾主题公园融为一体,成为南淝河畔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
华徽网-------
公开
华徽网-------
25-6-27 14:26
发布于 安徽
来自 微博网页版
0
阅读
推广
【华徽网===美好安徽====每日一景(80)】
【中国民国时代:小说家文学家杂文家=======张恨水】
【张恨水:使小说‘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先生】
【张恨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张恨水:长篇《啼笑因缘》,至今已有三十个版本,民国小说之最】
【张恨水:创工中长篇小说达100余部,出版大量杂文和诗词】
【张恨水:《张恨水全集》135卷】
【张恨水人生路遗址】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县人。是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以其独特的章回小说风格和广泛的作品影响而著称。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诗词等文学作品,涉及历史、社会、家庭等多个领域。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岭头乡黄岭村人。生于江西广信小官吏家庭,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 《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安徽潜山岭头乡黄岭村人。生于江西广信小官吏家庭,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少年时代主要在江西读私塾。16岁回潜山自学。后考入蒙藏垦殖学校,因学校解散而返乡。1918年任芜湖《皖江日报》编辑,开始写作生涯。
191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南国相思谱》 。同年赴北京,任《益报》校对、上海《申报》驻京办事处编辑、北京世界通讯社编辑。1924年主编《世界晚报》副刊《夜光》 ,此后创作了大量社会言情小说。1935年举家迁至上海,编辑《立报》副刊《花果山》 。次年往南京与张友鸾创办《南京人报》 ,编辑副刊《南华经》。抗日战争爆发后到重庆,任《新民报》主笔,并主编副刊,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写了许多小说和诗文。1946年任北平《新民报》总经理,编辑副刊《北海》 。1948年辞去《新民报》职务,结束了40年的新闻生涯。
1949年初发表他的回忆自己生活和创作的《写作生涯口亿》 。此后任文化部顾问、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所写长篇小说《秋江》 、《孔雀东南飞》 、 《凤求凰》等发表于香港、上海等地的报刊上。张恨水的小说取材广阔,新闻性强,追求情节的曲折起伏,故事的生动有味,注重语言的平易晓畅,注意读者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运用章回体这一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茅盾说:“在近三十年来,运用‘章回体’而能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关于〈吕梁英雄传〉》,《中华论丛》第2卷第1期,1946年9月1日)【张恨水家庭13个子女】
【张恨水纪念馆展馆信息】
张恨水纪念馆坐落于安庆市潜山县博物馆内,建筑面积700平方米。主展厅面积270平方米,纪念馆陈列分为"少年才俊"、"新闻生涯"、"创作成就"、"人生情怀"、"夕照青山"、"故土情结"、"传播与研究"七个部分。2014年7月18日正式向社会开放,成为安徽唯一的文学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