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消息(许昊杰)5月5日,立夏节气,对于茶农来说,春茶季顺利收官,为制茶而奋战的日子将告一段落。
“今年茶季总算扛过来了。”作为太平猴魁和黄山毛峰双品类经营者,黄山市黄山区新明乡曙樵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韶阳自3月中下旬便进入“超长待机模式”,每天都是“连轴转”的状态。
“近两个月,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白天要处理订单和发货,夜间要驻守茶厂督制新茶,经常忙到连饭都顾不上吃,觉都不够睡。”吕韶阳感慨道。
曙樵茶叶专业合作社所在的新明乡樵山村,是太平猴魁主产区之一。作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太平猴魁外形扁展挺直,魁伟壮实,两叶抱一芽,香气鲜灵高爽,有持久兰花香,备受茶友喜爱。
“受今年天气影响,茶叶采摘期有所推迟,产量也不如往年。但好在今年茶叶品质较往年有所提升,新茶普遍苦涩感低,回味甘甜,汤感醇厚。”吕韶阳告诉记者,今年,曙樵茶叶专业合作社共有200亩左右的茶叶基地,太平猴魁干茶产量近2000斤,黄山毛峰干茶产量约5000斤,销售价格和去年基本持平。
“比如猴魁,品质好一点的,每斤能卖到1300元至1500元;品质一般点的,每斤也能卖到四五百元。”吕韶阳说。
凭着多年的口碑与过硬的品质,吕韶阳积累了不少老客户,“近九成的销售业绩来自线下,主要都是‘回头客’”。
除了继续全年的茶叶销售工作,吕韶阳还有着更大的规划。去年,他注册了“樵溪坑”商标,计划发力自有品牌。
茶山归于平静,但茶人的脚步从未停歇,属于这片土地的茶香故事仍在延续。吕韶阳说:“下一步我就准备扩建茶厂,更换并升级茶厂设备,加大线上推广力度,全力投入品牌运营及市场营销。”
茶产业既是健康产业、生态产业,也是茶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近年来,黄山市聚力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和新时代中国名茶之都,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不断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黄山市茶园面积80万亩、干毛茶产量4.85万吨、一产产值51.1亿元、茶业综合产值达283.5亿元,40万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超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