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作为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法律监督机关、司法机关,是“两法衔接”的重要一环和积极推动者。1月10日,记者从省检察院获悉,一年多来,全省检察机关行政检察部门共办理行刑反向衔接案件12006件,向有关行政执法机关提出检察意见6505件;行政执法机关已采纳检察意见作出行政处罚5262件;对行政执法机关未回复或处理错误的跟进督促提出检察建议638件;与行政机关形成24项工作机制;2件案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
所谓“两法衔接”,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正向衔接和司法机关向行政执法机关移送行政处罚案件的反向衔接(简称行刑反向衔接)。据悉,自2023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推进行刑双向衔接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 构建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我省检察机关深入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意见》精神,对不起诉案件逐案审查,对于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提出给予被不起诉人行政处罚的检察意见,建议行政主管机关予以行政处罚,切实解决不刑不罚、应罚未罚等问题,促进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公平正义。
省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李令新介绍,自《意见》下发后,省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牵头与刑事检察部门共同制定了《安徽省人民检察院行刑双向衔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细化内部工作流程,有效推动行刑反向衔接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有的地方还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衔接程序。其中,砀山县检察院、淮北市相山区检察院等基层检察院行政检察部门与刑事检察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案件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实现线索双向移送、结果双向反馈,有力推动行刑反向衔接工作顺利开展。
此外,全省检察机关深化外部协同配合,形成共治合力。省检察院与省委依法治省办共同制定《关于建立法治督察与法律监督协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将行刑反向衔接纳入协作重点内容,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检查调查、联合督办通报机制,形成法治督察与法律监督合力,更好推动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各级检察机关依托“府检联动”机制,强化与公安、税务、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行政执法部门的协作配合,共会签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协作机制文件24件。针对反向衔接中专业和疑难问题,各地还通过深化同堂培训、邀请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研讨案件等方式,促进行政执法司法标准统一,实现双向精准衔接。
记者注意到,在办理相关案件时,全省检察机关不断优化办案模式,提升办案质效。为增强办案的精准度、透明度,检察机关还选择一些案情复杂、社会影响较大、普法教育效果好的案件,探索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公开听证制度,借助公开听证平台,听取各方意见,对被不起诉人释法说理,开展法治教育,2024年以来共开展公开听证20次,取得较好效果。为让被不起诉人提前知晓不起诉后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增强其接受和履行行政处罚的自觉性,各地积极探索建立行刑反向衔接提前告知制度,明确刑事检察部门在被不起诉人签订认罪认罚具结书或宣告不起诉决定时,告知被不起诉人不起诉不等于不承担责任,其后续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的法律后果,较好将行刑反向衔接中的矛盾风险化解在前端。各地在办案中还十分注重矛盾化解、社会关系修复和公共利益的保护,如轻伤害相对不起诉行刑反向衔接案件中,对于当事人具有亲属关系、已经和解并承担赔偿责任,积极修复受损法益的,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做好释法说理工作,审慎提出处罚意见或建议从轻、减轻处罚。对办案中发现的普遍性、苗头性问题,各地从可整改、能见效的角度入手,向有关部门提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20件,协同共治社会治理难题。
【作者单位:安徽法制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