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徽网消息 (人民网记者 周坤 陶涛)紫乳青藤一架生,星编珠聚透晶莹。眼下正是葡萄丰收季,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村民严德柱一边组织果农们采摘、装袋、打码,一边引导一批批游客下地体验采摘。
过去,父老乡亲守着绿水青山,却仅靠几亩薄田勉强维持温饱,甚至为了生计远走异乡。如今,随着旅游资源开发,昔日偏远的山区发展特色产业,成为游人如织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民成了旅游从业者。
这些变化,源自于凤阳县提出的“全域旅游”战略。
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得天独厚的文旅优势,赋予了凤阳县奋力赶超的机会。从“景点游”迈向“全域游”,凤阳在探索中寻找解题钥匙,推动“旅游+”向“+旅游”转变,让旅游和餐饮、住宿、购物、交通、娱乐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生活处处是“诗与远方”。
从“单一景点”到“全域发展”
凤阳风景很多姿。狼巷迷谷、韭山洞、美丽乡村交相呼应,形成“一步一景”的大美格局。
凤阳文化很厚重。明中都皇故城、“大包干”小岗村,构筑了灿烂辉煌文明框架。
这些文旅、生态资源如珍珠散落,色彩斑斓。如何串珠成线?
对此,凤阳有着清晰的思路:借助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会,实施单个景区向旅游全域化方向发展的转变,从而把全县范围当作一个大景区来整体谋划、建设、改造、提升和打造。
“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必须优化全域资源配置,串联资源,实现全域提升。”凤阳县文旅局副局长赵素素说,为此,凤阳完成《凤阳县全域旅游规划》编制,把全域旅游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
按照这个思路,凤阳县构建起“金红蓝绿”四色版块的全域旅游格局。
在金色旅游板块,围绕“一座中都城,凤阳城市魂”,凤阳把县城按照5A级大景区来建设。打造中国最美中轴线,充分展示大明中都魅力。
在红色旅游板块,凤阳县推进小岗村5A级景区创建,实施小岗村“当年农家”景点升级,积极打造小岗改革小镇。
在蓝色旅游板块,推进临淮关千年古镇规划设计,加快沿淮堤顶道路、门台老烟厂文化创意项目、花园湖进洪闸湿地公园建设,打造“和我一起看淮河”风情观光带;
在绿色旅游板块;整体打造生态休闲度假区,深入谋划和推进凤阳山旅游区餐饮、住宿、娱乐、参与性项目和服务节点设计建设工作。
如今的凤阳,正以其厚重的金、耀眼的红、自然的绿、迷人的蓝,让八方来客流连忘返,共享全域旅游这场饕餮大餐。
今年以来,凤阳县共接待游客28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6亿元,旅游人次及收入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从封闭循环向开放融合
在凤阳县,当你开车看到马路中间有红黄蓝三色线时,那么你就踏上了凤阳县最美的一段路——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凤阳段。
滁州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滁州江淮岭脊线)凤阳段主线全长35公里,连接凤阳县殷涧镇狼巷迷谷、韭山洞、卧牛湖、白虎泉驿站、卸甲店美丽乡村、吴窑古村落等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形成“O”型旅游线路。
顺着依山傍水而铺设的滁州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凤阳段漫步,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摇篮,沿途尽是秀丽风光,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新鲜纯净。游客在这里可以坐拥自然山林,享受自由时光。
“‘滁州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就是凤阳成全域旅游的‘主动脉’,既是新的看点,更是新的卖点。”赵素素介绍,这条35公里长的公路上,联结起众多乡村旅游点、特色田园乡村,把原本分散游离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景点连接,打通全域旅游向纵深扩展的“神经末梢”。
“原先我们卸店村交通不便,发展落后。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凤阳段修成后,打破制约发展的交通‘肠阻塞’。如今,交通便利,产业兴旺,种植菊花、玫瑰等带来的‘花经济’美了乡村,富了村民。”谈及乡村变化,凤阳县殷涧镇卸店村党总支书记苏龙说。
全域旅游打造的,不只是一个能留住游客的目的地,更是一个区域内市民幸福感不断提升的宜居地。通过旅游带动农户“家门口”致富增收,滁州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从一条“网红路”变为名副其实的“富民路”,也成为“交通+旅游”的示范点。
眼下,凤阳的全域旅游,正从单纯景区景点游向全域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资源宝地向市场高地转变,不仅“好看”,更让人“看好”。凤阳:全域旅游“好看” 更让游客“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