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今后的发展要着重做好“就地”文章:让百亿粮仓就地转化为千亿“厨房”、让数百万阜阳人能够就地上学、就地就业、就地看病和就地消费。“做好这些事情都离不开人,离不开干部去落实。”
为此,今年5月,阜阳在全市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兴学风、转作风、清政风、树新风”行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强化责任、促进发展。
阜阳,历史上是一个人文荟萃、物产丰富的宝地,有大家所熟知的一代名人管仲和颍州知府苏轼、欧阳修等等。在不同时期为中国作出了重要,乃至巨大的贡献。阜阳这个地方,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粮仓,为中国的农业发展、粮食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保一方安宁,作出了重大的牺牲。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1000多万阜阳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阜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我们自己感觉到发展的任务很重。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和任务。
按照十八大的要求,阜阳要和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的任务十分繁重。但是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阜阳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我和我的同事讲,要把自己的事办好,关键就是两个字:“就地”。阜阳,有100亿斤粮食,如何“就地”实现转化,把百亿粮仓变为千亿厨房。这不仅是满足城市人民物质消费的需要,也是农业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和阜阳经济增长重要的渠道。
把自己的事办好,就是如何让681万劳动力能在阜阳“就地”就业,就业是(阜阳)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民生之本。目前,我们有占全国1%的农民工在发达地区打工,如何让他们返乡就业、创业,促进阜阳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把自己的事办好,就是如何让阜阳市民“就地”消费,如何提升城市综合能力?满足城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来促进消费,发挥庞大的市场和阜阳1000万人主体消费的作用。
把自己的事办好,就是如何让158万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就地”入学,这是解决阜阳长远发展的关键举措。
把自己的事办好,就是如何让我们的市民“就地”看病,这也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所以说,阜阳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把自己的事办好。
我们市委开展了中心组学习,叫“颍淮大讲堂”,请国内知名农业专家、改革专家、经济专家、外交专家等,进行专题讲座。目前,每个月根据不同的题目进行了不同类型的讲座,县区和各个单位已经组织了150多场次颍淮大讲堂分讲堂,请各方面的专家结合自己县区和部门的特点进行讲座。其次,我们选派1000名干部进高校,分农业经济、社会管理、组织建设、思想宣传、城市管理等不同的专题、不同的干部结构,到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发达地区的党校等进行学习。
阜阳今后的发展要着重做好“就地”文章:让百亿粮仓就地转化为千亿“厨房”、让数百万阜阳人能够就地上学、就地就业、就地看病和就地消费。“做好这些事情都离不开人,离不开干部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