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版首页 B版国内经贸
C版综合副刊 D版江淮天地
首页 - 新视野

罗光成:走在皖北春风里
 

 

 

在皖北,人的心胸豁然开阔。

眼前一望无际的原野,在心空映印出一望无际的盛大镜像。

麦苗从脚下,尽情铺张,直至天边。与云朵,相牵相依。

风,从天边出发,裙袂飘飘,让大地上的麦苗,有了海浪的梦想。

我们一行五人,走进皖北一个又一个风吹麦花的村庄。在那里,昔日的贫困一去不返,明丽、生机、祥和、笑脸,正成为皖北乡村崭新的气质与标签。

马集乡“发艺”产业,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更是脱贫攻坚的磊磊功臣。

我没有细问,为什么“发艺”这一冷门产业,会在马集兴起、生根、发展。我只看见,在马集乡工业园集聚区,一家又一家发制品企业,错落有致,远呼近应。47家规上企业、3000多个体工商户、13家外贸出口——买在马集,卖在马集,把发艺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在这里已经实现。

“这些发制品的原料,都是从哪里收集的呢?”

“这个有区分。用于加工发帘等高端产品的辫发,主要从国内收购;用于生产低端产品的发把、泡发,多从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收购。”

“就业带动情况怎么样?”

“非常好!全乡目前大约有12000多人,在海内外从事头发制品原材料收购。”乡长李秀玲如数家珍,“我们有个港集村,900多户人家,半数以上从事原材料收购或发制品加工,户均年收入8万多元,拥有百万家产的农户超过50家,是远近闻名的发艺专业村。”

发制品产业劳动强度低,技术含量少,工艺不复杂,年龄学历没有特别要求,加上劳动密集等特点,特别适合年老体弱或残疾贫困人口就业。带动就业主要有两个方式,只要贫困户愿意,基本都可以就业,一是园区发制品企业直接吸纳贫困户就业;二是把扶贫加工点办到村里,甚至把原料直接送到贫困户家中,加工好后再上门回收。

在马北村扶贫加工点,十来位老人及中年妇女,膝头搭一块白色帆布,正细心挑拣混杂在头发里的纸屑灰绒等杂物。为了蹭亮,两位老大娘把矮凳移到大门口,边做活儿边聊着话。

“老人家,您今年多大年纪,能看得清吗?”我上前问。

“七十五喽。眼力好着呢,不戴花镜都能看得清。”老太太抬起头,很受用听到赞赏的样子。

“您这样忙活一天,能有多少收入?”

“一天能挣三五十块钱,都是些手边活,不累。”笑容漾在老人的脸上,一圈圈绽开。

双龙村粉丝加工厂,是扶贫资金项目。1000多平米的厂房内,机器欢唱,绿豆的清香在空气中飘荡。十多位中老年村民,各司其职,穿梭忙碌,生活的场景与希望,在这里真切而生动地呈现。

一台粉丝加工机,威武地占据着厂房的一角,理所当然成为粉丝加工厂的核心。一位看上去70岁左右、瘦而精干的村民,身穿白色工服,戴着防护口罩,站在三米多高的机器工作台上,正在把绿豆粉用畚箕倒入机器的进料口。轰嗡轰嗡、轰嗡轰嗡,离地两米左右的出料口,晶亮的粉丝从网筛眼里,如散开垂下的青丝,更像花洒喷出的雨瀑。两位大娘分站在两边,各握一把大剪,一手拂近垂下的丝瀑,“咔嚓”一剪,用一根竹棍将剪下的丝瀑拦腰一挑,架在不锈钢搁架上……两位老人一来一往,配合默契。

“这种产业扶贫,走的是财政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路子,实现的是多赢。”站在开阔的晾晒场,村里的扶贫干部说,“厂房建好后,对外承租给经营商,经营商招用民工,组织生产经营,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

“厂子租金多少?劳动报酬如何?”

“一年给村里租金3万元。工人一个月收入3000来元,目前已有20多个贫困户在这里就业。”

双龙村的绿豆粉丝,原料好,原汁原味,逐渐打开了市场,回头客越来越多。小产业做出了大文章,小绿豆结出了大硕果。村里还建起了蔬菜大棚,一年租金8万元,带动30多个贫困户就业增收。

照例加班忙到晚上十点多的钱卫,回到家中。连日的疲劳加上剧烈的胃痛,一进家门,便躺倒在沙发上。妻子为他端来茶水,嗔怪他只要工作不要命,总有一天会累趴下。钱卫用拳头按抵着肚子,闭着眼睛,一声不吭,他早就听惯了妻子关心的絮叨。

妻子讲的完全在理,钱卫也知道自己身体不是铁打的,架不住这么拼。但任务重,自己又追求工作完美,哪能闲得下来?手机响了,他瞄了一眼,一看是贫困户的电话,立马翻起坐起。妻子气得要去夺手机:“都痛成这样了,什么电话这么重要,明天再讲行不行。”“别闹,贫困户电话,这么晚还打电话来,肯定是有解决不了的急事儿。”妻子叹气,理解地点点头,又无奈地摇摇头。又一阵疼痛袭来,钱卫示意妻子拿过来小凳子,一边解答着贫困户的问题,一边抓过沙发上的靠枕垫在身下,往小圆凳上一趴,让靠枕代替拳头,抵压住胃部,这才算舒服了点。就以这种造型,他与贫困户通话五十多分钟,直到对方满意地连说谢谢。

钱卫是巩店镇书记,是一位善于思考、喜欢创新、能打硬仗的基层干部,也是一位颇有文化情怀的暖心朋友。短短五年间,巩店的贫困发生率从12.26%下降到0.25%,4638户贫困户、9420人实现高质量脱贫,连续三年位居利辛县第一。他创新了乡镇工作“8+N”工作法,千头万绪的乡镇工作,变得模块化;琢磨出乡村大喇叭即时秒发的“随手播”,使原本利用率不高的乡村喇叭,一下成为沟通村民的连心桥,脱贫攻坚的助推器;他制作了78期精准扶贫“明白纸”,使纷繁的扶贫实践,变得更加精细高效;他创办网络梨花节,使乡村生态旅游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新活力;他将扶贫车间引进村庄地头,建到村民家门口,仅从事艾灸产品加工的贫困户,全镇就有400多人。贫困户生活好了,自编歌谣表达喜悦:“不出村不住店,能看孩子能做饭,一天收入百十元,扶贫车间点个赞。”

良梨村电商扶贫驿站,设在一排呈L形的平房里,进门便是一个大炕样的土灶,灶上两口直径一两米的大铁锅。“这是专门用来熬制梨膏糖的锅。”良梨镇刘建书记说,“大约20斤鲜梨可以制得一斤梨膏。鲜梨生产得多,一时半会销售不完,保鲜成本也不低。有些小梨或特大的梨,与常梨味道没差别,但样子不好看,不好卖,就用来熬制梨膏。”

“划算吗?”

“划算!”刘健肯定地说,熬成的梨膏易保存,易包装和运送,一斤可卖一百二三十元,比鲜梨附加值高多了!”

转过L的拐角,是电商服务大厅兼产品分享馆。七八个客服人员正在电脑前与客户进行实时对接,解答咨询,看货论价,接单快递,忙得不亦乐乎。有人将冲泡的梨膏茶,从大壶倒进小盏,端到我们跟前;有人将削好的砀山梨递到我们手边。喝一口,咬一口,味道真不错!

良梨村电商扶贫驿站,引进了县里“乐村淘”等电商入驻,通过原材料加工基地建设、吸引贫困户就业、你种我销与你养我卖,开展精准帮扶,已带动70余户贫困户就业或增加收入。

喝了梨膏茶,吃过砀山梨,与几个线下客户同去梨园基地参观。一处农舍的墙上,一块不大规整的黄色木牌,风吹雨打日晒,已有些斑驳显旧。凑近一看,有指甲大的行楷:“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落款“曹植洛神赋”,后面一枚画上去的篆体印章“良梨”。众人都说好,与梨园环境氛围协调,让人兴致心生,如尝鲜梨。一了解,才知这样的诗意木牌,在梨园有50多块。再一问,才知是刘建自己写的。“一开始也是请的广告公司来做,希望做点文化,带动梨园旅游发展,增加梨农收入,可做一块费用要四五百块钱,我们没那么多钱,有钱也舍不得这样花,就自己做木板自己写了,一块牌子只需十几元成本。”刘建腼腆地说。

“刘书记,就冲你这份文艺情怀,冲你这样为政府节约,我再增订2万斤梨、5千斤梨膏!” 一个客户说,

“太好了!”一米八五的大个子刘健,与客户的手掌隔空击在一起。

走在皖北大地,走在沿淮村庄,心,在脚步对土地的丈量中振翼澎湃;情,在与贫困户和基层干部的贴近中同频激荡。

2023-2-3 9:49:04
【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信息
安徽消费网
中国太平猴魁茶网
沪皖网

安徽消费网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宗旨为己任,立足安徽,为安徽消费者服务、为安徽市场优质品牌服务,打假保优,共建诚信。
网址:http://www.ah315.com

为您提供太平猴魁原产地系列茶、礼品茶、家庭茶。独家开发“太平猴魁野山茶”。
网址:http://www.houkui.com
本网是安徽沪皖网络信息协会主办的官方网站。为您提供上海、安徽两地的经济协助、合作项目、产品销售、公司推广;为您提供产品供销信息,是您沪皖两地合作的官方桥梁。
网址:http://www.huwan.com
电话:0551-62608422
华徽网地址:中国.安徽.合肥 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72999268-1 皖ICP备16016461号-3
电子信箱:hhw0551@163.com Tel:18656078477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18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800*600 IE5.0 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