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徽网消息 (范克龙 孙言梅) 在五河县大新镇淮河沿岸,有个叫郭府村的小村子,因明洪武年间武定侯郭英故里而得名。几年前,这里还是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无产业、无项目,集体经济一片空白,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
变化发生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后。特别是2014年郭府村举行村“两委”换届选举后,一批能人回乡创业,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今的郭府村,扫帚厂、食品加工厂、绿色蔬菜基地办得红红火火,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00万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组织干部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我们注重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重点选拔政治思想好、带富能力强的党员进入村‘两委’,吸引能人大户进入党组织,以组织振兴促产业振兴。 ”五河县委组织部干部张宝宝说,该县以“一抓双促”工程为主线夯实基层战斗堡垒,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聚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郭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飞是最早回乡的能人,以前跑过运输、贩过大豆。 2014年,在浙江做物流的郭飞放弃了一年20多万元的收入,回乡成为一名村干部,在他的带动下能人回乡蔚然成风,郭府村开始了“逆袭”之路。
产业协会建支部,小扫帚年产值超千万
村无产不兴,民无业不富。郭府村有扎扫帚的传统,全村零散分布着一些家庭式作坊,不成规模,销路也打不开,相互无序竞争。在村“两委”的组织下,村里成立扫帚协会抱团发展,并建立扫帚协会党支部,统一到皖南采购竹材,通过集中采购降低了原材料价格,并通过消费扶贫、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提升产品价格和竞争力。如今,小扫帚已经成长为大产业,郭府村已有扫帚生产加工厂16家,年产量100余万把、年产值超1000万元,带动十几户贫困户在扫帚厂就业。
村民郭凯先的扫帚厂就是扫帚产业发展的缩影。郭凯先自幼肢体残疾,2009年回乡带着女婿办起了扫帚厂,所谓的扫帚厂不过是两三个人的小作坊,一年只能卖出几千把扫帚,经营惨淡。 2014年老郭患上癌症,女儿患有精神疾病,被识别为贫困户。
时任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的洪伟多方联系,各家环卫公司纷纷采购郭府村的扫帚,帮助老郭打开销路,当年老郭就脱了贫。村里还为他申请5万元小额贷款,帮助他建起新厂房,有资金支持,老郭的扫帚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如今,郭凯先的扫帚厂年生产扫帚10多万把,产值超100万元。
“扫帚11块钱一把,好卖得很!三天就要送一次货,一次销售1000多把,今年预计可以销售扫帚15万把。”在和记者交流中,老郭爽朗地笑了。
如今的郭凯先成为村里致富带头人,他的扫帚厂优先选聘脱贫户和残疾人,目前共有20多名村民务工就业,工人扎扫帚月收入最高能有1万多元。
培育致富带头人,蔬菜亩均效益上万元
郭府村靠近淮河岸边,沙土地适宜种植蔬菜。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菜,但由于是小农户分散经营,缺乏竞争力。为了加快蔬菜产业发展,2017年村里利用扶贫资金建设了5个设施大棚,引进懂技术、有市场的能人大户回乡经营,带动农户闯市场。现在全村设施蔬菜面积已扩大到580多亩,大棚30多个。
贾廷林就是村“两委”请回来的“诸葛亮”。贾廷林以前在外县承包经营土地,2016年,在村“两委”的动员下,他回乡流转了400亩土地发展设施大棚。“我们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协议,为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统一种植标准,统一销售。”贾廷林告诉记者,他牵头成立了村级电商公司,帮助村内主产的蔬菜、杂粮和豆制品等线上走红,年线上销售额超200万元。“像我们基地种植香芹现在市场价1.6元一斤,一亩地可产7000斤,亩均效益上万元。 ”
在贾廷林看来,蔬菜基地的发展离不开村里的支持。“基地不通水泥路,只有一条渣土路,货车进不来,村里及时修通了水泥路,方便企业生产运输。设施农业用电量大,村里协调电力部门帮我们加装了变压器。 ”2018年雪灾,老贾的棚子被压坏了,损失了30多万元。村“两委”干部及时协助申请农业保险赔付,还帮助他修缮大棚,确保恢复生产不误农时。
搭建发展新平台,村里培育出规上企业
壮大村集体经济离不开招商引资。招商引资要发展空间和平台,村里建设用地紧张怎么办?郭府村村口以前有一片废荒地,虽说只有六七亩,但是涉及70多户人家。郭飞和村里的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收回这块废荒地,当年就建起了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引进一家食品加工企业。
2月15日,正值元宵节,记者走进郭府村明侯故里食品厂,工人正在忙碌,阵阵豆皮的香味扑鼻而来。厂长吕二庆也是本村人,在常熟干了十几年的食品加工,有自己的食品厂,精通生产技术且有成熟的销售渠道,2020年在村“两委”的号召下回乡投建这家豆制品加工厂。
“村里建好标准化厂房,修通水电路,还帮助我们招工,项目进展得很顺利,不到半年就投产了。 ”吕二庆介绍,食品厂一天加工5吨大豆,日产近8吨豆制品,畅销长三角等地区。去年实现销售额2400多万元,成功晋级为规上企业。
产业兴旺,村民就业有了去处。脱贫户郭跃在食品厂务工两年多,现在升级为车间领班,月收入5000多元。他告诉记者,以前种地辛苦挣不到钱,现在在厂里上班收入稳定,还不耽误种地。他打算让妻子也进厂上班,两个人一年可以收入十几万元。
郭飞告诉记者,今年食品加工厂二期项目已经投产,向豆类肉类菜肴制品等食品深加工延伸。目前共有60多名农民在食品加工厂务工,平均月收入4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