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弘毅
地处长江东岸的薛家洼生态园,从昔日“脏乱差”到如今“美如画”,成为马鞍山市的城市生态客厅。
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产业高质量发展,在马鞍山,实现了生态与产业发展的“比翼齐飞”。近年来,马鞍山市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生态修复、绿色转型和产业集群发展、“双招双引”,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打造生态优、产业强、活力足、城乡美、百姓富的长三角“白菜心”,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生态修复
长江岸线焕新颜
12月初,漫步在马鞍山市长江东岸的薛家洼,树木苍翠挺拔,江畔飞鸟翔集,生机盎然、美丽如画的江景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散心。
“江岸整治以后,江水变清了,水鸟多了起来,还有亲水平台和游步道,成了市民们游玩的好去处。”马鞍山市花山区恒兴村委会主任赵冲,1993年就在该村工作,他目睹了薛家洼地区环境面貌改变的全过程。几年以前,薛家洼区域聚集着“散乱污”企业、小码头、养殖场、危旧房、采砂厂,停泊着上百条渔船,是渔民们聚居的地方。“这些小企业虽然给村里带来了可观集体收入,但长期粗放发展,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赵冲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整治是大势所趋。近年来,马鞍山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该市以薛家洼为突破口,实施长江东岸环境综合整治,变“生产岸线”为“生活岸线、生态岸线”。2017年,拆除了薛家洼的非法码头,绿化周边;2018年,清理固废,整治岸上环境;2019年总体规划,一体推进退田还湖、植被修复、水系连通、生态移民等工作……据了解,薛家洼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后,马鞍山市迅速将这项工作延伸到全市79公里的长江岸线。
生态修复,绿色发展。这些年,马鞍山实施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禁捕和渔民退捕转产,依法整治散乱污企业719家,拆除非法码头153家、船舶修造企业34家,关闭退出矿山32座,连续3年在省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考核中位居第一。
“科创+产业”
产业集群效益凸显
长三角的“白菜心”,既要生态优,也要产业强。马鞍山市坚持走“科创+产业”之路,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一期车间内,三元锂电池、无钴电池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二期工地上,机械设备忙碌施工……走进总投资110亿元的蜂巢能源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现场,处处是繁忙景象。
作为马鞍山市从长三角引进的“百亿级”大项目,蜂巢能源将在马鞍山建设全省首个集研发与生产为一体的动力电池电芯及PACK生产研发基地,助力该市加速培育壮大新能源及汽车新兴产业集群。“我们的产品主攻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在手订单已排到明年年底。”蜂巢能源科技(马鞍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佳佳说,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0亿元。
在宝武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轮轧制生产线,通红的原型钢材正轧制成形,在传送带上移动,不远处,智慧控制中心,各种生产数据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
做强龙头企业,锻造产业集群。马鞍山全力建设后劲十足大而强的“新马钢”,加快“1+8”产业基地建设,去年营收首次超千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34亿元、增长114%。
围绕产业集群主攻方向,一个个投资体量大、引领带动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接踵而至,马鞍山“引育一个、跟进一批、带动一片”的集群效应日益凸显,撑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立起了奋勇争先的“定海神针”。
优化营商环境
项目建设“加速快跑”
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关键性因素。马鞍山高效率实施“双招双引”,实施“项目攻坚年”活动,发挥驻外招商、专业招商小组、龙头企业和行业商协会、产业基金等作用,营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一批批企业和项目纷至沓来。
“项目从主体工程开工到竣工投产仅用时6个多月,又一次刷新了‘蒙牛速度’!”在总投资15亿元的蒙牛鲜奶项目投产仪式上,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卢敏放,对马鞍山优越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
作为马鞍山经开区首宗以“标准地”模式出让的项目,在“标准地”出让前,园区便提前完成了“七通一平”配套服务、方案设计、施工图审查等一系列前期工作,让蒙牛“拿地即开工”,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至少节省了5个月的时间。
未来,蒙牛还将继续深耕马鞍山,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蒙牛马鞍山基地打造成年产值达200亿元的长三角现代乳业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马鞍山主动对标“杭嘉湖”,聚力“服务效能再提升、营商环境再优化”,出台《马鞍山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3.0版)》,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让工作力量向项目集中,发展要素向项目集聚,优质服务向项目集结。落实重点项目服务“秘书”制度,坚持“好时不扰、难时出手”,推动项目建设“加速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