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平
有人说中国社会存在“共识断裂”的危险。解剖PX项目这只麻雀可见,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沟通对话。昆明市民的一个要求是吁请公开PX项目信息,四川石化的三次声明如果能在立项阶段发布,彭州项目的传言可能也会少一些。不管投资多大、工艺多先进,如果牵涉到民众利益的公共性问题,仅以“通告”、“告知”的形式“单向度传输”,怎能在信息时代、权利时代赢得民众支持?公众激烈的表达背后,实际上是未被尊重的权利、未被满足的诉求,是没有被听见、被看见的情绪和声音。
走过集体至上的时代,中国已进入一个利益的迷宫,每一件事都面临不同的利益选择。PX项目正是一个典型案例,其中公共利益与个别利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纠葛,格外明显。“散步”绝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一有矛盾就上街”更非治理常态。有利益的表达才有相对的利益均衡,通过有效沟通达成共识,以协商方式解决问题,才可能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如果找不到各种利益诉求的平衡点,不仅是重化工项目,类似垃圾焚烧站、移动通讯基站、高压变电站等,同样会遭遇民意的狙击。
球无论怎么踢,总是要落地的。工业化时代的中国,重化工项目上马难以避免。在很大程度上,PX项目落地的地方,将承担从厦门到大连再到昆明、彭州的所有舆论甚至道德压力。一个地方、一个项目的突围和探索固然重要,但在畅通公众表达、进行有效沟通上,还需要合理的顶层设计,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中,通过对话弥合已有的裂痕。
全面深化改革,怎么改、改什么,或许还有争议,但从矛盾最突出的地方改起,却是肯定的。从这个角度说,PX项目的冲突,既揭示了中国社会当前的矛盾纠结,也指出了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虽然从政务公开到微博问政,新形势下交流对话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与群众的权利诉求相比,仍有距离。统筹各个职能部门、统筹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公众表达的平台、疏通权利救济的渠道,才能下好这盘大棋。
习近平同志曾说,要防止出现“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的无形之墙。让权力与权利平等对话、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才能打掉这堵无形之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