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龙亢农场农村改革试验区调查
就像诗里写的一样,拥有一个“家庭农场”曾经是很多人的梦想,不过,对怀远县徐圩乡种粮大户尚跃正来说,他的这个梦正在成为现实。
“受农场农机服务队的启发,也得益于服务队的支持,我成为乡土地流转协会主任。”尚跃正告诉记者,2011年,他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开始农机跨区作业服务。2012年,通过土地流转,他承包了3000亩地,今年夏季已经收获了300多万斤小麦,目前,地里的玉米长势喜人,“今年秋天,收个100多万斤肯定不成问题”。
尚跃正所说的农场是指安徽省龙亢农场,该农场地处蚌埠市怀远县境内,1959年10月建场,是安徽农垦系统21家农场之一。农场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职工1839人,常住人口3万人。农场规模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场情在全国具有普遍代表性。
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体现是农垦,“场带村、场带县”在新疆已有成功实践。在安徽垦区,龙亢农场外,正阳关农场与吉林蛟河市草莓研究所合作进行草莓新品种的繁育;淮南农场与徐州农科院合作,从事水稻育种的后代观察与选择;十字铺茶场与安徽农科院茶科所联合开发良种茶园科学栽培配套技术。
农垦是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地方农业构成了中国农业的两个轮子。充分发挥农垦企业先进生产方式对地方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农垦与地方合作,相互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现共同发展,无疑可以加速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龙亢农场实行垦地合作,辐射区域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100余万,中国有1800个国有农场,如果都实行垦地合作,前景可期。
如何迎合并引导这个趋势?2011年11月,经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第二次联席会议研究,并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农业部批复设立安徽龙亢农场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区范围涵盖龙亢农场及其周边怀远县河溜镇、龙亢镇和徐圩乡全境。区域总面积398平方公里,人口21万人。
垦地合作:带来了什么?
“徐圩乡紧邻龙亢农场,农场小城镇建设给乡里土地流转带来便利,村民愿意将土地流转给尚跃正这样的大户。”怀远县农委副主任陆中侠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徐圩乡共有13万亩耕地,受益于农场技术支持,单产一直保持全县最高。
“从目前看,垦地合作在四个方面成效明显。”怀远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徐长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粮食单产提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在其背后,成效之一是垦地之间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融合度提高。
龙亢农场副场长殷光立说,龙亢农场3万亩耕地都已成为原种繁育基地,实现了全年两季原种繁育,同时向周边农村扩大建设了2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农场每年提供麦、豆、稻良种2200万公斤,种子销售遍及苏、鲁、豫、皖四省70多万农户,年创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为辐射区农业增加效益4.2亿元。
安徽农垦旗下的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首批3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之一。皖垦种业通过与多家科研单位协同攻关,拥有生产经营品种23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6个、省级和国家级试验品种54个,还与国内多家机构进行玉米制种合作,发展前景良好。
发挥龙头企业科技、装备等方面优势,增强种业、粮食加工等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实现垦地双方协同发展,是安徽农垦发挥辐射作用的思路。如今,皖垦种业不仅小麦种子市场份额全国第一,还在已有40万亩繁育基地的基础上,通过良种外繁,扩大良种生产规模,提高良种供应能力。
成效之二是产业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毕春田是怀远县龙亢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龙亢试验区批准成立后,他成为安徽省第一个正式由县派驻乡镇的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随着他一同“下放”的是,县级政府所有审批权。
“蚌埠市委、市政府支持龙亢农场申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把龙亢农场作为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建设,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同时,垦地共建龙亢经济开发区,怀远县与农场按照共同发展、互惠共赢的原则推进开发区产城融合。农场提供土地,怀远县负责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开发区农场区域范围产生县级可用税收,返还农场用于试验区建设。”徐长奎说。
成效之三是城镇建设水平得到提升。
“省农垦集团批准设立龙亢投资公司,解决企业办城镇投资主体缺位问题。”据徐长奎介绍,试验区核心区农场城镇建设得到推进,坚持多元开发,坚持普通商品房、廉租房开发与危房改造同步推进,满足不同人群住房需求。已开发建设住宅小区8个,农贸大市场1个,保障性住房14万平方米,吸纳试验区约1.3万农村人口进镇安居,进一步释放试验区小城镇建设发展内生活力。开展了“整村推进”前期工作,推进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城镇综合配套承载能力,改善了试验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入200万元更换农场城镇年久失修自来水主管线;投资500万元建设天然气管线和供气站,引入怀远县海特天然气进镇;累计投入500余万元绿化、美化、亮化城镇,打造生态宜居城镇。同时,扩建了中学,新建了幼儿园,总体上增强了龙亢农场城镇发展潜力。
成效之四是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得到完善。
“垦区多数农场位于城市郊区,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如何守住宝贵的土地资源,又充分挖掘出土地的最大效益?”安徽省农垦事业管理局副局长陈仁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发展中,安徽农垦面临许多重大抉择。在社会职能一时难以彻底分离的情况下,理顺垦区社会管理体制,融入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着力点。
针对国有农场缺乏管理职能的现状,积极探索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社会化管理模式。徐长奎告诉记者,怀远县以“双返还”政策,即农场区域内产生的税收和土地出让金县级可用部分全额返还农场,支持试验区各项事业发展,不直接参与试验区行政管理,保持试验区活力。探索成立农场社区居民委员会,逐步实现农场企业生产经营与城镇社会管理职能内部分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城镇新型服务业,让进镇农民谋生有技能、就业有渠道。针对镇区流动人口增多,交通、卫生等问题,建立了驻场单位、民营企业、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环境整治工作机制。
试验区是否可复制?
为何选择国有农场作为农村改革试验区?对此,安徽省农委副巡视员胡桂芳认为,农场作为一个老牌农垦企业,现代化程度较高,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较好;组织程度高,管理先进;科技发达,人才济济,长期从事麦、稻、豆等新品种的研究、生产、销售。但苦于资源有限。以龙亢农场为例,以农场可耕地3.5万亩而言,仅为邻近徐圩乡14万亩耕地的25%,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农场四周广袤的农村地区,资源丰富,耕地数以百万亩计,劳动力众多,却苦于缺乏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长期受阻,贫困落后,致使“三农”问题凸显。农场和农村土地相连,谋发展唯有改革创新,实行场乡合作势在必行。二者互有需求,是垦地合作内在的动力源(600405,股吧)泉,正因为此,垦地合作一拍即合,不是捆绑夫妻,而是情投意合、两情相悦的佳配。
事实上,农场对地方农业先进生产方式的辐射,不仅使农民增产增收,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而且使他们受到现代文明的熏陶,提高了综合素质。衣食足知礼仪。农场辐射区内也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连刑事、治安案件也大幅度减少,社会祥和稳定。农民有了钱,纷纷到农场场部购买商品房,大批农民(约有2万多人)过上了城镇居民生活,加速了农村小城镇建设;与此同时,加快了农村土地的流转集中,使农村农业集约化生产日益发展。怀远县现有5000亩以上种粮大户15家,农场对其中徐圩乡尚跃正、龙亢镇马万结、河溜镇张连进进行重点扶持,为他们各建2000亩小麦高产示范田,传授经验,培植样板。农场最近还给他们每户20000元农用物资予以帮扶。
农场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为农村种粮大户提供产业链保障,如为他们提供代耕、良种、肥料、植保、收割、烘干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降低他们的种粮风险,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孵化农村家庭农场,形成垦地一体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农业经营体制。“辐射区内农民人均收入已达8600元,明显高于非辐射区。”
而龙亢农场在合作中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如农场生产的优质小麦种子销量随着辐射区的扩大而增加;农场面粉厂收购农民日益增产的商品粮予以加工后再行返销。随着农场中心地位的形成,人流、物流日益繁茂。据调查,从2006年至2012年,农场GDP累计7.6亿元,其中50.14%是由垦地合作贡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立足国内基本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垦地合作方兴未艾,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这种合作的结果,就是中国农业的整体现代化。”陈仁虎说,“垦地合作是五个满意,即政府满意、农民满意、集团满意、农场满意、职工满意。”
农垦的地位,是由其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决定的。2013年全国农垦系统以占全国4.5%的耕地贡献了5.4%的粮食,平均亩产达到478公斤,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0多公斤;奶牛和生猪规模饲养率60%和77%,高出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高出农村20多个百分点;有效灌溉面积和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个和30个百分点。据测算,如将农垦系统耕地全部建设成为旱涝保收高标准良田,到2020年农垦土地年生产的商品粮可达到1000亿斤,能够满足35%左右的城市人口一年的口粮需要。如果再加上通过各种形式掌握的农村土地和海外生产基地的产能,农垦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在全国近3000家农场中,为何会选择龙亢农场作为试验区,我认为有三个因素。”胡桂芳说,一是龙亢农场是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有机结合的制度产物,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龙亢农场具有大基地、大产业和大企业的独特优势,是打造自己的粮仓和粮商最可行载体。二是龙亢农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耕地已经建设成为一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已有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先发优势,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三是龙亢农场体量和规模偏小,推广具有普适性和可复制性。
两年多实践,成效如何?7月下旬,农业部组织专家赴龙亢农场改革试验区进行了中期评估。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教授辛贤说,龙亢农场着力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在积极探索垦地合作发展、共赢发展、融合发展上取得良好成效,为推动垦地合作共赢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典型示范作用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